三、坚定三个自信
第三个问题,我想要谈谈在习近平系列讲话中间,贯彻十八大所强调的三个自信,就是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他在系列讲话中,把自信和自觉这两个问题放在一块来说,那么也体现了自信和自觉相统一的辩证观念,这点我觉得我们也是值得对他已经发表的讲话和今后有关的一些政策进行研究。我觉得我们在有些宣传工作中,过分强调了自信这一面,对于自觉的这一面,似乎有所不足,或者有所不够,而我想这两个方面,应该是相互衔接起来思考观察。当然这三个自信的前提是在这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来说明的,就说明我们要继续走的路,要肯定这一点,但是我想,他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经常讲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要自觉。
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是正确的,但这个选择并不是意味着固步自封,不是不需要继续完善和改善。就像前面我提到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前几天在总结中国模式的时候,有些人可能是好心,把它归纳成很多条,意思我们就是要在这个基础上面,照着这个就做下去。如果是这样的话,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本身就没有理由根据了,所以说我们强调三个自信,这是很必要的。但是如果三个自信不结合三个自觉,自觉地改革、自觉地前进,那样我们也可能会有偏颇,也可能会走到另外一个不合适的方向去。
那么,三个自信强调的就是习近平在多次讲话里面提出的要有个定力,就是战略上要有个定力,要有主心骨。当年江泽民经常讲主心骨,习近平经常讲的是定力,就是说在根本上,在重要问题上不能动摇,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有变。
那么另外一点呢,我想他讲自觉,就是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直在强调的,就是要促进活力的迸发,促进创造性的发展,提倡创新。因为中国发展到现在,成就应该不少,但是现在,大家在实际生活中也会感到,我们这两年,应该是相当得难,特别是经济,自从提出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后,曾经有一股风,就是觉得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口号提得有点不对,特别是批判什么“带血的GDP”以后,有的就说宁肯不要GDP,也要这样那样。这些东西呢,都是有一个观念、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没有看到或者不承认中国社会现在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还处于一个相当低阶的水平,而且这个低阶水平在中国的特定条件下要改变确实很难。
前些日子,我们接待了一些美国的学者,我们在休息的时候,瞎聊天的时候就说,都会有个共同感觉,美国得天独厚,那么大的地方,才有这么多人,我们才有多大点地方?养了这么多人,而且我们很多地方现在还不能住人。最近像西北一些省份,不是已经开始把不宜居的那个居民开始往外迁,这就说明问题很多了。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条件下,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有效地来推进这个东西。所以我觉得,在这里面需要把自信和自觉相统一起来,这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要求了。
我想习近平同志在很多讲话中间反复强调的东西,更多的是强调要在自信基础上的自觉,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这是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改革任何时候都没有停顿,因为社会总在发展中间,每个竞争中间,总有不完善的东西,总有不恰当的东西,总有不实用的东西,这就需要改革,因此改革永远是一个前进的口号。
现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它又是跟前面所不同的,就是说在全面改革已经开展以后,基本框架已经有了的基础上,对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调整。那么也就是说,在全面改革,我觉得那个时候强调应该讲“破”字当头,是要废除旧制度,要敢于冲。那么现在呢?全面深化改革,一个很大特点应该是“立”字当头,要总结经验、研究现实、规划,所以是这样,一个是旧的制度已经有了相当的破碎,新的制度已经有所建立但不完善,因此就需要来完善新的制度,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东西。也正是这样,是合乎法治进程的要求。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研究这个机制之间的关系,求得一个自觉的,应该在这个问题有什么行动。这是我想谈的第三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