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胡鞍钢:我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战略(7)

从消极安全向积极安全拓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可能我们要把粮食食品进行分类,比如口粮和谷物有所区分,那么统一考虑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考虑国内自主安全和全球通过竞争的安全。因此就需要处理好几个重要的关系,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决定转变,第二,要处理好安全与效率的关系,从粮食总量安全到具体的食物安全转变。我们在这里很有创意地提出大粮食安全观,也可以把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结合起来。从今后来看,最难的实际上是食品安全,当然现在我们还是要解决量,最重要是解决质,这个质还不只是质量之质,主要还是指安全,而且中国已经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了。我个人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了,它是发达国家才能解决的。现在中国虽然总体上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它的许多问题被发达化了,像解决雾霾这个事,不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现在都作为郭金龙同志NO.1的问题了。这是发达国家的问题,而且我们要用相对短的时间解决雾霾问题。还有食品安全问题,这绝对是发达国家问题,我们在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就是要达到日本标准、欧盟标准、美国标准。如果食品达到这个标准,这三大经济体的食品,基本上可以让我们占领了。从这个意义上看,是倒逼机制,把你逼成发达国家的产业链了。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逼得我们也得成为发达国家了。所以我们提出大粮食安全观。

因此,就需要确定几个红线,我们也是在探索这个过程。大家知道,其实从粮食自给率的角度来看,是比较清楚的,就是口粮可以达到100%,当然也不是绝对的。第二,谷物争取能够达到97%,谷物中的大豆可能又比它低,可能还要再细分,包括我们说的饲料粮也要细分,当然我们做的比较粗了。第三,粮食自给率基本上维持在90%。就是类似的了,我想这个指标也不是完全绝对,就是90、97、100这个概念,也许将来可以适时进行调整。

第一,是耕地红线,还是18亿亩。实际上就是现在的20亿亩那个概念了。第二,水资源红线,国家将专门做规划进行建设。第三,粮食储备红线。怎么储备,这个储备体系应该怎么样进一步完善,还要进一步讨论,大体提出这个想法吧。这个想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使得中央决策的粮食安全战略可细化、可量化、可评估、可改进,有数就比没有数好。

从确保粮食重点任务,我简单说一下,这也是我们在考虑的,就是要比较两个能力,我们把它称之为综合生产能力,十一五规划是这么做的,十二五规划也这么做,十三五规划还将进一步去研究讨论了。十一五是5.0亿吨,十二五是5.4亿吨,现在已经6亿吨了,已经多出六千多万吨了。现在有两种选择,一是6亿吨,另外一个就是6.4亿吨,我们可能更倾向于是6.4亿吨,这样的话,如果到2020年达到6.7亿吨的需求,能够确保比较高的自给率。因此,和全球发展能力也有关系,现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包括中信集团都走出去,到国外投资,我们说的石油天然气,作为我们的生产能力,但是不一定非得运到国内,也许在当地市场,所以我们也在考虑,能不能大型的,我们说的金融企业,像中信就有这样的性质了,大型的农业企业,像北大荒集团,大型的粮食企业,以投资者的形式到国外去投资,寻找新的市场。这样的话,可能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全球发展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中国企业已经从960万平方公里配置中国资源到全世界配置资源了。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