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人的团队缘何能帮助数百家企业?(2)

摘要:一个10余人的工作团队,在各方支持下,一头激活了数百项“沉睡”在高校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另一头为数百家在技术创新中陷困境的中小微企业助一臂之力,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简称“上海科促会”)通过10余年努力,探索出新形势下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是《助推计划》,将高校的成果向企业转化。两年来,已组织专家对高校推荐的130多个项目予以遴选、评审,最终确定42个项目,累计技术转移金额近2000万元。

2

(图片:4月12日,由浙江省科技馆和科普网站果壳网合力打造的第三届“菠萝科学奖”在杭州揭晓获奖名单。)

上海科促会的实践表明,公益性社会组织能够弥补市场跑道的失灵。

标杆

能力从哪儿来?钱从哪儿来?人从哪儿来?

一家社会组织,能释放这么大的“能量”,收获这么多的成果,面对上海科促会,“三问”油然而生。

上海科促会业务主管单位是上海市政协办公厅。利用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科促会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先后聘任专家376名,其中历届政协委员占50%以上,两院院士19名。这些专家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评审、论证、咨询、会诊等服务,并承担课题调研。

“专家是我们的志愿者,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驱使他们参与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上海科促会会长王荣华说,“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借助外部力量,把大量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团结凝聚起来。

3

(图片:4月3日,第十一届昆明泛亚技术转移暨成果转化对接会在昆明召开,多款新能源汽车在会上展出。)

2008年5月,上海科促会成立旗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会,以非营利性、公益性和志愿性为基本属性。基金会筹建以来,已募集资金1650万元。此外,2012-2013年,《联盟计划》《助推计划》分别与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教委科发中心,以及奉贤等5个区科委合作,筹集资助资金1366.85万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