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宽容到宽容:中国传统政治走向现代政治(3)

从不宽容到宽容:中国传统政治走向现代政治(3)

其次,通过对政治环境的考察可知,政治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政治系统所处的,并对该政治系统产生重大影响作用的背景和周围事物的总和。它不仅深刻规定着政治生活的基本状况,而且还影响着政治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在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转变过程中其变化主要表现为:

第一,政治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

传统政治生活遵循着服从与被服从、统治与被统治的不平等原则,政治生活归属于特权集团,政治权力主体与客体按照封闭性的单循环逻辑运行,政治环境不具有公共性特质。此外,政治是整个社会的主宰性因素,社会组织系统中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都尚未获得应有的自主发展空间,它们仅仅是政治的派生物和依附物,因而整个生活世界也沦为政治的注释,就连最隐秘的家庭生活都带有浓厚的政治化色彩。这种泛政治化的特征成为传统生活的缩影,更为重要的是传统政治的专断与霸权,使传统的政治从文化理念到制度安排,再到现实的政治生活实践都贯穿着“一致主义”的专制与独裁,因此,传统政治环境是缺乏宽容精神与宽容品质的,其间所出现的政治“宽容”也不过是包裹政治专制的迷人伪装和“乌托邦渴望”,本质上不外是政治权力主体的“怀柔”或暂时性“妥协”,是他们贯彻专制、独裁或威逼原则的一种柔性的、隐蔽的且更为有效的手段与方式,是政治权力主体对社会政治主体强行要求的“宽让”与归顺,是伪善的“宽容”。

而现代政治生活随着多元主体的生成,首先打破了传统政治环境的封闭性与独享性,使政治生活向社会公众开放,其自身也以社会政治主体的参与度作为重要特征。换言之,允许不同利益的公众表达自己的政治权力诉求,各利益集团可以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自由地进出政治生活领域,政治生活就成为人们共存的公共领域,也必然成为多元主体追求共善的领域。这样,现代政治生活解除了传统政治生活的私密性,体现出强互动性特征,使政治不再是一种特权的代名词,而是具有公开、公平与公正等诸多特性的公共事务。更为重要的是,社会政治主体对政治生活状况的评价,既构成公民政治参与的现实结构性要素,又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实践的结果,这不仅成为现代政治生活良性运行与否以及政治效能高低的直接影响因素,且成为现代政治权力合法性的重要支点。当代中国政治改革就是要赋予公民审视、评价政治生活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的权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公民在法律意义上的平等性,充分展现出现代政治追求公平、正义和自由的内在价值取向,从而使现代政治从理念到制度安排、现实运作等层面都能满含着宽容精神。

第二,政治环境从动荡走向平稳

传统专制政治追求整个社会单一性,只能接受支持与拥护,而不能容忍被统治者公然与之对峙,对异己者往往采取非常极端的方式来对待。公共性的缺失和权力的世袭决定了本应是公共资源的政治权力成为了统治者私人控制的短缺资源和垄断品,被统治者要实现政治的变革和权力的更替只能通过暴力血腥的斗争。正所谓“单级权力配置和单向权力运作的治理模式使被统治者无法在既有的体制下维护和扩展其利益,只得运用反叛和暴力的方式实现权力的更迭”[4],这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是腥风血雨的动荡环境,是最不宽容的政治范式。

与之相反,形成于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现代政治,本质上是一种竞争政治,它远离战火纷飞、暴力斗争,而是通过和平谈判、对话、协商来达成共识,获得共赢,创建出较为和谐安稳的政治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作为不同市场主体的承担者,可以自由地选择经济生活方式与劳动方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经营理念促使着人们在法律框架内展开了充分竞争,由此人作为人的主体性、自由性、创造性在由权利产生的动力与由责任、义务生成的巨大张力关系中得以自足地孕育,个体内在的力量得以激活与释放。经济发展作用于政治宽容,具体表现为一切政党、社团组织只要符合参与竞争的条件都具有参与竞争的资格与权利,这样就消解了任何政党在获取国家治理权的资质上的政治优先性,呈现出开放性与广泛参与性的特征,坚持参与政治竞争的一切政治主体在宪法框架下都是平等的价值立场,则又体现出现代政治的公正性与程序正当性。同时,在竞争政治的框架内,任何一方都只是政治上的对手,竞争以合法及和平的方式进行,竞争的结果是胜者为王败者依然自由,依然享有充分的权利;更为重要的是竞争胜者也可以整合其竞争对手,使之成为新权力的重要资源。这不仅破解政治的垄断性,而且在宪法的范围内承认异己的政治力量的合法地位,这样就充分体现出现代竞争政治的宽容性。毋庸讳言,中国是民主的后发国家,国家权力特别是行政权力支配社会是根深蒂固的客观存在,要在当今中国建立一个具有高度竞争性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架构尚不可能,但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及其所带来的新的政治发展要求,与既定的体制为应对社会发展和分化所必须增加的调控之间的张力一直存在。建构公共协商机制,使社会多元利益群体以公共利益为目标,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讨论、辩答和协商过程,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应是当前中国政治改革与发展的首选价值,这将成为创制安稳、祥和、宽容政治环境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