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榜样”为镜,以实践为笃

以“榜样”为镜,以实践为笃

以“榜样”为镜,以实践为笃

不久前,中央组织部在共产党员网推出了“榜样”宣传平台,集中展示1900多个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这些先进典型充分展现了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是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在“榜样”平台中,我省武定县插甸乡党委、孟连县勐马镇党委、绥江县中城镇党委、香格里拉县金星村史跨迪党支部4个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事迹被集中展示。

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按教育实践活动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的要求,我们应该以这四个榜样为镜,使我们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有榜样、做有标尺、赶有目标。

学学孟连干部如何当好群众的“服务员”。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干部角色,从“领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创新为民服务机制,探索了以镇领导包村、干部职工包组帮组,协助村“两委”,帮助村民小组服务好人民群众的“助村帮组促和谐”群众工作方法。新时期,基层干部是否做到放下“官架子”,以“服务者”的姿态、不辞辛苦,甘为老百姓“打工”做“服务员”了呢?应该好好照照这面镜子。

学学插甸干部如何做好村里的“常熟客”。服务群众最关键的是什么?实践告诉我们:直接联系。如何确保直接有效的联系?“插甸经验”,为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做什么、怎么做找到了方法。全乡干部走村串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欢同庆同娱乐,访民情、解民困,在办实事中解难题,在办好事中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常务书记制度,让干部在村里有职有权有责有位,由村里的“稀客”变成“常熟客”,甚至变成村子的“主人”,成为地地道道的村里人,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对群众有所作为。

学学绥江干部如何与干部群众“拉家常”。哪里有群众,干部就一定要到哪里去工作。绥江县实行干部职工挂钩到户,单位挂钩到村、社区,帮扶困难群众。干部职工通过认路、认门、认亲三步走,与群众结成对子、攀上亲戚,变成“一家亲”。与群众共商政策,变“替群众做主”为“让群众自己做主”。通过结对包保,干部与移民群众之间实现紧密沟通,在嘘寒问暖之间,拉出的是平等亲切,是“一家人”的氛围。通过长期的“拉家拉国、你来我往”,让这种家常式的工作方法成为一种常态,真正实现“进百家门,和百姓拉家常”。

学学史跨迪干部如何“三公”精神“聚人心”。在困难面前,最重要的是人心不垮。史跨迪党支部提出了“脱贫致富要像愚公移山一样奋斗不止、挖山不止,工作作风要像包公一样刚正不阿、公正无私,对待群众要象济公一样有扶危济困的胸怀”的“三公”精神,把贫困而绝望的手挽在一起,使党与民血肉相连。还提出了“要求村民做到的,党员要做到,村组干部必须做到”。史跨迪村的每个党员对口负责8至10户,谁家有困难都可以来他们找,得到了全村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增强了凝聚力。那些遇事就畏缩不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干部,是不是该照照这面镜子?

党员干部应该把“榜样”平台上这些生动的教材,当作一面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差距。对照榜样,解决问题不能拖沓。光照照镜子还不行,更要做到深学、细照、笃行,真正来一次思想和工作作风的大排查、大检修,“笃行”榜样精神,就要敢于对自己动真格。

让“学无止境”成为大学生村官的一种信念

2009年,邬雨洋怀揣“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挑战自我、锻炼成长”的梦想,成为呈贡区乌龙街道七步场社区的大学生村官。5年里,在“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上展现自我、不断提高,是小邬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不懈的努力,每一次的进步都让她赢得了村“两委”的认可,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从讲解员、宣传员、跑腿员、文秘到公司办公室主任、社区党委副书记……的舞台一点点变大。

邬雨洋之所以在村“两委”和村民心中有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面对群众之事她永远有一颗“学无止境,不断进取”的心。在社区工作的5年里,小邬给社区干部群众的印象是:她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有进步,工作作风稳健成熟、工作能力出类拔萃,和群众的距离越拉越近。

“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这是习总书记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的复信中为大学生村官的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邬雨洋做到了,工作之余努力学习党务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各项业务水平,用仅有的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加码,为的都是更好的服务农民群众。

做一名“学习服务型“村官,要有“君子之学必新,日新者月进也”的信念,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心态。  

新时期基层工作中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对大学生村官的理论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村官要像邬雨洋一样,在与农民群众摸爬滚打的交往中吸取营养、增长智慧,要把自己的理想目标与现实实践结合起来,要把理论知识与农村实践结合。作为大学生村官,“学无止境”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和信念。

遏止“腐败年轻化”还需制度发力

今年5月7日,郭鸣成在监狱里度过他的第32个生日。在郭的同学眼里,郭曾是个成功人士,大学毕业后工作在家乡,顺利娶妻生子,还在杭州近郊买了套近二百万元的公寓。但因为受贿犯罪,昔日的美好如今已远他而去。贪腐案件中,25岁以下新进人员就有27人(06月12日 中国青年报)

过去常看一些贪官“落马”的报道,对“59岁现象”并不陌生,也有些“见怪不怪”了。而如今35岁以下的“青春一族”却成了高发群体,且他们普遍都是上岗或升职不久就陷入犯罪泥潭的,这确实让人痛心扼腕,更令人不寒而栗。

为何腐败现象越来越年轻化?为什么现在的一些干部如此见钱眼开,一切为了自身利益,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些干部扭曲甚至是病态的价值观。他们把钱看成是最重要的,想要利用职权获取钱财。以为当了官,就有了敛财的资本。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想方设法买官,在他们看来,当了官就有了权力,有了权力自然就可以利用职权之便敛财。

笔者认为,要有效地遏制贪腐干部年轻化的趋势,必须制度发力。多管齐下,从源头防治。选拔任用干部应该根据其品德、学识、能力、年龄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法律意识和廉政意识的培养,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金钱观、政绩观。最重要的是要加大制度预防的力度,落实完善权力制约机制等源头预防措施,让年轻干部不敢走歪路、走不了歪路。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