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晨虹: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荣辱观(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讲座之四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有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价值观,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他们从四个维度,不同侧重点表达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价值取向,本期节目所要探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维。本期报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列讲座第4讲,葛晨虹教授将从4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荣辱观展开深入讨论。后续我们还将陆续推出相关专题讲座,敬请关注。

所以约瑟夫强调美国应该利用好自己的这样两大软力量工具,软实力工具,把他们的这个好的价值观,把他认为的“灯塔”式的,灯塔我是打引号的,灯塔式的价值观,意识形态还有文化经济模式投射出去,这是约瑟夫的一贯的一个主旨。那么在提出这个思想,他的这个思想的过程当中,他就强调了这个软实力,现在更加比硬实力还有功效。他说影响国际、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有诸种因素,有一些他把它叫做硬实力硬因素,有一些把它叫做软实力,他说这个硬因素是显在的,那软因素软实力是潜在的。像这个潜在的是什么呢?就是你的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共同价值观、历史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等等。

当然约瑟夫说像国民的道德素质,社会的凝聚力,还有国际的影响力等等,都是软实力,潜在的软实力。在他的思想当中,软实力具有比硬实力更加积极的这样一个功效作用。那么他在他的很多文章当中,像这个软实力的挑战,以及美国为何再不能单纯依赖军事力量这样一些文论当中,一再强调软实力对于美国的重要性。他这个观点,这个软实力的这个概念这个原理一经提出,很快得到了美国的认同,美国上下的共识,也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同。现在已经成为人们评价世界各国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也成为世界各国国际对待国际局势、外交政策的一个新的思路依据,成为一个思路依据了。

那实际上美国以及与前苏联的冷战留给世界的启示之一,就是二者在进行军事、经济的实力之战的同时,还进行着制度模式、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等这些软实力方面的较量。事实上正如这个世界各国的学者,尤其是前苏联,今天的俄罗斯他们的学者所认识到的,真正压跨前苏联那根最后的稻草,不是军事武力,也不是科技和经济实力,而是什么呢,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文化的新思维变化。思维观念,价值意识,意识形态的变化。所有这些情况我们就可以得出来一个什么结论呢,就是世界各国都现在都进行了一个文化的自觉。那在国际实力,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实力,国际竞争方面,基本上已经归结为当然硬实力也很重要,所以硬实力为基础,但是以软实力为主导,软硬共同作用,那么软力量地位越来越突出的这样一个局面了,这样一种格局。

所以说各个国家提升软实力重视软权力、软力量,也成了一些重要的发展战略了。

那中国会怎么样?中国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们也要有文化的自觉,要充分的认识到意识形态、价值观、历史传统文化、国民的道德素质等等这样一些软因素,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当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一定要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

有一本书,《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超越华盛顿共识》这本书当中,作者们表达了学者们的一个共识。就是说在全球化时代,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要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发展国家实力,那么仅仅依靠经济军事力量是不够了,还必须有政治、文化和道义力量,这是这本书,咱们中国学者的一些共识,必须要有在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基础上,要有政治文化和道义的力量,道德的力量。

所以你看,这个软实力已经在国际竞争、国际视野当中成为各个国家的发展硬道理了,软实力成了一个充满着硬道理。软实力当中的核心问题,就是你的国家的意识形态,构建你的意识形态,构建你的核心价值观,当然还有你的文化建设。所以中国对内整合,对外一个竞争当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必须重视核心价值观,重视中国理论的构建,文化价值观的构建,当然道德荣辱观的构建是其中的当然之一。

在讲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还想再强调一下第三种战争的重要性的问题。在国际竞争当中,这个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有一批政界的精英、学界的精英在探讨新的格局下一些新问题。其中亨廷顿提出了他的著名的文明冲突论,这个文明冲突论概括起来理论重点有三点。

第一,提出冷战后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会占据国际政治问题的中心。冷战以后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文明冲突,价值观的冲突一定会占据国际政治的中心,这是一。

第二,指明和西方文明产生冲突的,他不是讲文明冲突论吗,那和西方的文明产生冲突的是什么呢?是儒家文明,东方的儒家文明,还有伊斯兰文明,这是他强调的,他这个文明冲突论的第二点。

第三,就是警示美国和西方国家,你要想保证西方文明的秩序和发展,就必须警惕其他文明的崛起,这是他文明冲突论的主题。

所以这个他的文明冲突论对美国的政治、外交,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像这个克林顿主义、新干涉主义,包括现在运用巧实力软力量等等,在他做出了很多外交的,国际政治的政策反应。这些新的政策反应和新的未来规划,核心都是在强调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他必须要担负起领导世界的这样一个责任,美国一直有这个要领导世界的这样一个他们的这个,怎么说呢,雄心。

要在全世界推进美国的价值观,当然为的是促进美国的利益,就是说在全世界推进美国价值观和促进美国利益是一致的,这是在美国政界学界的一个共识。在他们的这样一些新干涉主义和未来规划当中,其中就有文明冲突论和文化帝国主义明确的内涵。所以你看近些年,尤其是像希拉里在任期间,它美国一直在运用软实力,希拉里还曾经提出过频繁的使用巧实力这个概念,实际上也是运用这样一些手段,软实力的手段来恢复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和领导力。

所以这个我就在想啊,世界各国是这样一个状态,美国又在文明冲突论这样一个理论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新的未来规划,那都表明这个思想理论文化意识的竞争较量,已经越来越凸显了。我就想起咱们邓小平同志在很多年前就指出来的,说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大战,他说没有硝烟,就是要让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你现在再回想一下这个邓小平同志的这样一些判断,我觉得他这个预言是很有道理的。事实上美国很多年来,我们从这个你像这个尼克松的不战而胜,《超越和平》这些著作当中透露出来的一些理念思想,到美国今天这样一些发展战略,处理国际事务等等方面的一些主导思想。以及前苏联解体的这样一些状况来看,这个软实力这个和平演变,实际上就是说不通过军事的这样一个手段,武力的手段,来使你这个国家发生变化。

前苏联的解体,我们今天反思起来,我们可以说它原因是多方面的,它的这个官僚主义,这样一些腐败。那么改革方面的这个止步不前等等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意识形态的改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日本有一个专门研究世界格局变化的一个政治学者,堺屋太一,他在他的一本书当中,这个书叫《历史的波澜》,在《历史的波澜》这个书中他就提出,任何政权只有两种情况会使他发生毁灭性的大变革,一种就是丧失治安的能力,另外一种就是社会当中的人们,不再信任支撑它的价值文化了。那堺屋太一他认为使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走向崩溃的,其实是变化了的社会主义文化,你的这个文化价值观理论体系变了,思维变成一种新的思维了,那社会主义体制最后由于这样一根,最后一根草被压垮了。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