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当然就是领导干部这个群体了,他是一个重要的运用管理和具有管理权利的这样一个群体,领导干部这个群体又具有示范效应,这个群体做好荣辱观的教育,他身上担负着代表人民和国家去行使公共权利,管理公共事务的这样一些责任,所以说在荣辱观的建设当中,他们是一个重要的重中之重。他们的这个荣辱观建设可能是在这个公权利的使用当中,在示范效应当中,会是一个被放大了的这样一个功能效果,所以他们是一个重点人群之一。
第二个是青少年这个群体,青少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个古人也是说,古人特别强调教育,教之耻为先,养蒙莫先于知耻达礼,就是说养蒙就学生儿童的养蒙启蒙教育,要从这个知耻达理开始,这是培养的一个重要的一个心理机制。就是知耻教育这是“治教之大端”,古人认为知耻教育“治教之大端”,所以一定要从小孩从娃娃抓起,从小培育他的荣辱感,知耻荣耻感,这是一个人群。
第三个就是公众明星的这样一个群体。因为公众明星的言行,他的身份所在,他的言行对社会有着不同于普通民众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所以要注重对这个人群的荣辱观培育。大众对明星的认同感、崇拜情感会产生一些晕轮效应,他在不知不觉当中去认同、模仿偶像身上的所有的一切,包括他的价值取向。所以明星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荣辱观,对他的受众、他的追星族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公众明星要特别注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身上这个所具有的,或者所占有的社会公共资源、话语权,他们的名人效应,效益资本,在这方面是得天独厚的,这样一个他会自觉不自觉的借助很多公共媒体社会平台影响受众,所以这个公众人物这个群体的荣辱观和他们的这个道德素质,会极大的影响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也会间接的影响社会荣辱风气的形成,所以他们也是一个重中之重。
最后理论工作者,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建设的群体。我们一般说要去影响有影响力的人,那么公众人物和领导干部都是有影响力的人,可以说理论工作者也是有影响力的人群。如果理论工作者他们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都不认同价值观,都不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话,就不可能指望在全社会通过他们去培育出构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通过他们去构建。所以这个理论工作者他们作为有影响力,对社会有影响力的,对公众有影响力的这个社会群体,他们这个群体的价值观、荣辱观教育也是一个重中之重。
最后一点,就是如何做,如何做的最后一点我们把他落定在要进一步完善扬荣贬耻的社会制度体系这个问题上,要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的化为风气,要培育出大量的具有价值观、荣辱观素质的这个公民个体,一定要注意加强社会的赏善罚恶、扬荣贬耻的制度建设。可以说在一个缺乏扬荣贬耻的制度安排的环境里面,道德选择和道德的行为,道德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扬善机制的保障,不道德的行为不道德的选择现象,得不到应有的抑恶机制的制约,抑恶的机制里面当然也包括他律的、舆论的谴责,当然制度的责罚都包括在里面。如果说诚信守法、助人为乐反而成了一些人的负担,我帮助人反而有后顾之忧了,诚信反而这个成本更大了,那么唯利是图、虚假违规,反而为一些人提供这个便利。或者说道德的人得不到社会的荣誉肯定,不道德的人或者说不以耻为耻的人,也得不到社会的舆论的贬斥,就像诗所说的,高尚成了高尚者的墓志铭,不知耻、卑鄙成了卑鄙无耻者的通行证。那么这样一种荣辱评价不明,道德赏罚不公的氛围社会环境,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什么呢?德行和社会回报,荣誉和耻辱的二律背反。那么在社会道德建设社会的秩序发展当中呢,就会形成一些不良的作用,甚至是恶性循环。
所以制度是一种他律的力量和准则,当然也是推动社会主义价值观、荣辱观建设的有力的保障。所以我们要把这个荣辱观的建设一定要纳入到这个制度建设当中去,或者说在制度规章层面中,体现出你对荣辱观的价值导向,要用激励的手段、制度,动用制度去激励,去表彰、鼓励这个有道德的人,使人们更多的树立荣辱观。
当然制度激励的形式可以说多种多样的,总之就是要让人们感觉到,做有道德者高尚、光荣,做不道德者呢,人人喊打,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让他要背负很重的压力。
所以说人们会在这种状态当中反复的体会,甚至是反复的博弈体会,深切的体会到违背社会荣辱观、价值观带来的风险和代价还有压力。体会到我这个践行价值观、荣辱观带来的一种利益和荣耀,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才可能更多的扬荣贬耻。
所以一个公正的理想的道德环境,应该是消除贡献与获得,德行与幸福的二律背反。所以荣辱观一方面要求主体自觉自律的建立心灵的道德秩序、建立良知、建立道德感、荣辱感。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通过各种方式使这个践行道德荣辱观的人呢,得到这个相应的肯定和荣誉。只有在这样的机制环境当中,我们的社会才能形成善善相生的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而真正实践这种扬荣贬耻机制的荣辱观,才可能对社会成员产生强大的共同价值观的凝聚力、感召力,让这个我们的价值观、荣辱观在社会主义的道路发展当中,焕发出它应有的这样一个持久的价值魅力。
好了,今天我们从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荣辱观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还有它的功能,那么荣辱观、道德感和心灵秩序的关系的问题,我们对社会道德冷漠现象,也进行了一些心灵秩序维度的分析,尤其最后对这个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也做了一些相关的探讨。今天的中国建设,我们说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经济等等五位一体这样的一个发展思路当中,一个都不能少,这方方面面一个都不能少,其中包括这个我们今天所强调的心灵秩序的建设,理论文化的建构,公民素质的社会荣辱观的培育和弘扬等等,一个都不能少。因为这一切都是作为与硬实力同等重要的软实力的构成要件,那么它在今天都会化成一种必要的、现代的、独特的社会管理力量,成为一种必要的国家能力。
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