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周立云:破解大城市病,创新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11)

——北京市“聚焦改革·情系民生”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

七、现场互动

问题:1.到2017年政府能否完成治理空气污染的既定目标?

北京治理大气污染,这些年来一直在持续做工作,力度都很大,感谢网民朋友的这种关切。我想讲这么几个概念:一是我们从2008年开始,先后实施16个阶段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我们是见到了明显成效的,北京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改善,2013年空气当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1998年分别下降了77.9%、24.3%、13%。2013年治理大气污染,市里面制定了一个行动方案,提出了84项治理任务,经过一年的努力,应该说治理大气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空气中二氧化硫下降了10.6%,二氧化氮下降了10.9%,PM2.5的浓度下降了10.7%,见到了成效。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治理大气污染的任务还比较繁重,工作的压力还比较大。到2017年要实现PM2.5的浓度下降25%左右这个目标,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市里面治理大气污染的工作力度在逐步加大,特别是政府投资,今后几年还要进一步聚焦到大气污染治理上面来。其他方面一些投资,如果说能够适当往后延一点,要为治理大气污染腾出空间。另外,有些措施也在不断地推进,比如说我们燃煤热电厂的建设、中心城区煤改电的工作、农村地区散煤的治理等,力度都是非常大的。我觉得经过努力,到2017年这个目标是能够实现的,治理大气污染大家要充满信心。我想说的意思是从去年开始一些工程措施还在推进的过程中,还没有到明显见成效发挥作用的时候,一些政策措施得到全面执行以后,才能形成对社会行为、企业的生产行为等发挥很好的引导作用,产生好的效果。 谢谢!         

问题2:北京实施调控人口政策后对外地人进京发展有没有什么限制?

我们城市整体规划确定的人口调控目标,到2020年是1800万人。这些年我们发展速度太快了,刚才讲提前10年实现了人均GDP1万美元,相应的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我们早就超过了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2013年年底是2114.8万人。市委市政府在研究,根据北京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别是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来调控人口的目标,这个是有的。201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人口规模调控的任务,明确了要把常住人口增速降下来的年度目标,增速要下降,这些目标都有。关于调控人口,我前面实际上也提到了,调控人口与限制外地人来京发展、就业是两个概念,它不是从一个问题去说的,角度不一样。我们调控人口规模,就是为了使城市得到可持续发展,解决目前发展当中集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城市病”,包括住房困难的问题、交通拥堵的问题、大气污染的问题,是从这个方面提出来的。我们通过落实战略定位、调整产业结构来优化人口结构,今后还是要继续加强人才服务工作,人口的急剧增长一直为北京的发展做了贡献,北京还是缺少人才的。从控制人口规模来讲,是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今后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了,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了,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水平提高了,我们整个城市发展的机会更多,发展的机会更好,到北京来就业的人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谢谢!

问题3:治理“城市病”采取的措施是否会影响北京经济的发展 ?

过去有句俗话说“弯道要超是很难的”。我们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可能会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有一些影响,但是也不尽然。我看有些专家像北大的林毅夫就不太认同调结构、治理大气污染这些问题就一定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因为我们治理“城市病”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些工作都牵扯到投资、消费的问题。刚才讲了,到2017年北京在解决交通、拥堵、垃圾、污染这些方面光测算的投入,初步统计就有1.2万亿,解决这些问题过程当中也是扩大内需的一个有利方面,能够支撑经济增长。特别是在我们解决“城市病”的过程当中,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说环保产业支持经济发展,这个问题非常好了。我们要客观地去对待,也不要过于认为治理“城市病”就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的影响,这是有可能的,可能在合理的能够承受的范围里面。治理“城市病”的过程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最后的结果不仅为经济增长赢得更大的空间,为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在治理“城市病”的过程当中,本身能够产生极强的支撑经济增长的力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谢谢!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