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周立云:破解大城市病,创新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7)

——北京市“聚焦改革·情系民生”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

全市上下经过学习讨论,现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应该说越来越统一:就是发展与调整相结合,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具体来讲,我们要治理“城市病”最现实的抓手就是调整产业结构。怎么调?无非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增量方面,发展什么,新增一些什么产业。这个时候要强调北京并不是不发展产业,关键是发展什么产业。目前市里面正在研究制定不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产业目录,这个产业目录制定出来以后,那么对聚人多、占地多、高能耗、高水耗、有污染的产业就要受到限制,进不来了,不在这个目录里面;对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产业,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它做大做强。

第二,要退出一些不适合首都战略定位的产业。这个方面主要是存量的调整,因为今后新增长、新发展的产业,按照我们不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产业目录,不符合的就进不来了,我们存量里面还有一些不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产业,今后要退出或者疏解。退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就地退出,特别是对那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性的企业,要就地退出,就地淘汰,不是转移的问题;二是对那些虽然不适合在北京,但是适合在河北等周边省市发展需要的才能转移。

第三,要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有的专家在讨论北京城市功能的时候讲到三个层次:一是首都功能;二是城市功能;三是区域功能。首都功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这是首都的核心功能,这是要强化的,因为是首都。区域功能就是要适度的疏解,区域性的物流、区域性的专业市场这一类的要适度的疏解。城市功能是要提升的。什么是城市功能?就是我们直接为这座城市服务的,或者是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的内在功能,这都是城市功能,比如说基础设施、城市运行、水电气热的供应保障等生活服务业方面,这都是城市功能,这些是要不断地提升发展质量的。特别是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衣食住行这些方面。我们要在退出一些低端服务业态的同时,积极支持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的经营,提高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品质,特别是要在安全生产等方面制定统一的规范,挤压小、散、乱的低端业态的空间。这是要跟大家汇报的第四个方面。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