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周立云:破解大城市病,创新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2)

——北京市“聚焦改革·情系民生”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

另外一个方面,“城市病”又确实是大城市的通病。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看看全球的状况,它确实有一个特征,就是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相对于中小城市,大城市的发展条件更好,更容易集中优质资源。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各种资源集聚起来,它所产生的效益大于它所要付出的或者是承担的成本,我们叫增长成本,也就是集聚所产生的净收益大于零的话,那么大城市的规模就会不断地扩大,这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资源要素向大城市集中。这种扩张通常是在市场主体没有考虑到集聚所产生的负面效果的情况下发生的,按经济学的术语来讲,叫做市场主体没有考虑它的外部性问题。我们分析大城市发展的机理就发现,它容易产生“城市病”,根源就在于它的资源要素聚集到大城市,它的效益高。而市场主体没有考虑,你只想去挣钱了,只考虑效益问题,没有考虑外部性的问题。当外部性集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整体上就是“城市病”。

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大城市也没有摆脱这种客观过程的影响。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有这么一段话,“不少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浊、垃圾围城等‘城市病’问题日渐突出。”是讲这个问题,有个定性的描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时也讲到,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个纲要文件里正式说了我们有“城市病”,而且“城市病”问题在一些城市还日益突出。

我们讲“城市病”,哪些是“城市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高层研究报告认为这四个方面是比较典型的“城市病”: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这四类“城市病”,大家都有切身体会,在北京表现的比较突出。面对这样的“城市病”怎么办?第一,要客观的承认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的确“城市病”比较突出。第二,要正确对待。第三,下决心去解决。说到这个地方,我想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个人的思想,怎么对待的问题。北京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长期快速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出来。这些问题,客观地讲,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是成长中的烦恼,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来认识和分析,不能只是简单的、机械的给予评论。在城市几十年快速发展过程当中,要完全保证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很难。

现在来看,付出了一些代价,交了一些学费;历史的看,我个人认为也是难以避免的。这是长期积累的问题,到现在集中表现出来了,这些问题都不是哪几年、哪个五年计划时期形成的,它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到现在集中表现出来了,就是“城市病”。我们城市整体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可是我们2010年全市人均GDP就已经到了1万美元,就发展指标来说,我们已经提前10年实现了。快速发展过程当中,可能有些方面要付出一些代价,这些代价历史的积累起来,就表现为今天所讲的“城市病”的某些方面。代价和学费对于我们今天做好工作来讲也是宝贵的财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东西,有了这些历史的发展过程,才使得今天的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我在这儿讲破解“城市病”,只有回顾历史才能看清楚发展的轨迹,才能找到发展的经验和不足。所以我们特别需要的是要从这个当中来深化认识、把握规律,沉下心来搞清楚每个问题的成因,搞清楚每个问题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懈怠、不急躁,“城市病”不是一天形成的,解决“城市病”也非一天两天的事。充满信心,脚踏实地的担当起解决问题的责任,让首都科学发展的道路走得更加顺畅。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城市病”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通病,中外大城市概莫能外。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