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及实际运用

创新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及实际运用

摘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之一,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和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某些方式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功能有所弱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下,要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发展原则,创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运用。

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三大优良作风。从延安整风运动开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帮助党克服了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偏激心理和态度,保证了党朝着正确发展方向。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某些方式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无论在党内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有所弱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方法的重要性,2013年9月,习近平在河北省参加民主生活会时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应该大胆使用、经常使用”,新时期继承和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必须与时俱进地重新对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研究,把握新时期如何发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脉络。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作风和重要法宝之一

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方法解读和内在关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论发展与中国革命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批评与自我批评其内涵在新时期随着人民思想的发展深化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早期缺少自我批评意识的时候,“批评”实际上成为一种攻击他人的武器,“批评”成了打倒他人、成全自己的利剑。针对这种情况,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在遵义会议上,将党的思想从“左”的错误恢复到正确的思想路线上,此时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初见端倪。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形势、新困难,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极大地影响党的正常发展,为此毛泽东同志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制定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方针,在此次整风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拿起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探索、培养全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错综复杂国内外形势,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党内不良作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多方听取人民的批评与建议。至此,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基本成熟,并指导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并不是照搬照抄,盲目使用,而是采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中国运用的最有效途径。从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成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有力批判再到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都可以看成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指导实际行动的结果。

批评与自我批评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批评与自我批评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呈现出内在贯通、相辅相成的特点。首先,批评通过自我批评起作用。批评虽作为一种外因在起作用,但由于它是一种民主而非强制的方法,不是以强迫、灌输的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对受批评者采取的是平等的教育方法,所以外界的批评必须依靠内在的自我批评,使被批评者在虚心接受外界批评的基础上,反思自身不足,经过内在的消化和接受过程,从而看清改正发展方向,达到帮助人改正错误的目的。批评要起作用,必须重视自我批评这一内因,采取合适、易于接受的方法,使被批评者乐于接受之余开展内在思考,真正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其次,批评启发自我批评的进行。无论批评或自我批评,其目的都是要促进错误向正确的方面转变,使矛盾双方消解矛盾。但由于人们受自身认识局限性影响,人们很难发现自身缺点,或由于心理抵触情绪影响人们不愿意改变自身现状,这时外界的批评就起到了良好的启发作用。外界的批评能够帮助受教育的主体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引发受教育者的思考,在检视自身的同时能动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可以说,如果缺乏批评,人们就不能在自觉的高度上认识和改正错误。

最后,批评与自我批评两者相辅相成。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片面强调外因,过分依赖批评的作用,就会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作用,将问题简单化。如果单纯依靠自我批评,主体本身不一定能对自身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对错误的危害性及产生的后果往往也考虑不足,此时更需要有外界力量的协助。批评与自我批评两者相辅相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使人们在认识错误的基础上展开积极的思想斗争,达到改正错误、提高自身的目的。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现实意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能否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建设,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而达到融洽党群关系、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首先,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需要。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尽管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如一些党员干部以权谋私,官僚主义严重,形式主义盛行,弄虚作假,道德败坏等。这些都是由于不愿、不敢、甚至拒绝批评与自我批评造成,结果使一些党员干部的缺点和错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小错铸成大错。在党内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认识发展中的错误,客观剖析发展中存在的缺陷,才能真正了解和深刻认识自身所犯的错误和存在的不足,在修正错误、认识真理的思想斗争过程中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的各项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帮助党员干部从自己的错误中受到启发教育,防微杜渐,提高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

其次,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历史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心向背是执政党的前途、命运与兴亡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到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来,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实践检阅,在人民群众的批评指正中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不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最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手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目的是解决当前存在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突出党的作风建设。第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以找问题为切入点,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的具体要求,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这就需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自身思想上查找问题,深入分析导致自身不足的不良因素并加以改正;另一方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批评,指出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帮助我们改进工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第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要解决实际问题是关键,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出问题后,就要对照党章和中央八项规定,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收集人民的意见和建议,解决问题后注意解决的效果和人民满意程度,这些都需要借助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工作中不断加强监督检查,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只有把我们党自身存在的作风问题解决好了,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