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校在探索特色教育模式上的创造性
学校是探索特色教育模式的主体,从调研情况看,各地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模式,较为典型的做法有以下方面:
第一,系统策划,分步推进。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对特色创建做系统的研究、分析和论证,认识本校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和打造本校优势项目,构筑学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把特色建设分阶段分解,通过一学期、一学年、一个问题、一个项目,分步推动特色创建有序进行。
第二,紧密结合本地文化。用好本地文化元素,因地制宜,大力开展相关文化理念教育,使学生了解当地特色文化,有效激发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浓厚兴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比如,苏州市在古吴越之争要地越来溪畔的越溪小学挖掘了 “越溪古船拳”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好地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嘉善县杜鹃小学以首善之地的“善”文化为理念,编写《育善集》校本教材,并鼓励学生编写自己的《育善集》,把善理、善行融入生活和学习中。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重要作用。一是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特色学校创建围绕学生的爱好,在创建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浓厚兴趣促使学生更自觉更努力地投入到创建活动中。二是强调与特色学校创建相适应的特色教师群体。注重教师的人格魅力、思想道德和师德素养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发挥在技能、特长等方面的示范带教,为学生的个性特长提供充分发展空间。三是强调课程实施注意层次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正确把握学校争创特色的目标、内容、进程要求等,建设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体系,不断满足学校争创特色和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
第四,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综合评价体系,改变片面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一些学校尝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重视成长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综合考察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切实减轻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