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问题(5)

摘要:爱国这个话题,既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大家对这个话题并不陌生。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框架当中理解爱国的内涵和要求?我们该如何把握爱国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今天又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爱国观?宣讲家网站邀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宇文利针对以上问题与广大网民做深入交流。

第三个层面,或者说第三个视角,就是国家从个体层面,或者从个体的视角来理解国家的时候,国家就成为政府和统治集团,这个时候个人和国家之间就有了一种相互对应的关系。

1900年的时候,蔡元培先生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方,当然他这个比方是讲国家,把国家比喻成一个公司,他说“国者公司也,民者出资之股东也”,老百姓民众他是出资这个公司的股东。古代的天子,在蔡元培先生这个地方他解释为总办也,说“天子者,总办也。诸侯者”,就是所说的官,“诸侯者官也皆总办所自辟之分办也”,也就是总办分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分办。

从这个角度来讲,他把国家理解为一个公司,民众是出资的股东,那么民众对于这个公司具有参与权、管理权,是构成这个公司的一个股东。而天子、诸侯,当然这时借助于中国封建社会这样的一些概念,今天我们所讲的是国家的官僚机构或者说是国家的机器,它是总办和分办,也就是说办理这个公司,来执行公司运行的这样一个对象或一个载体。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方。

当然从这个比方当中,我们看到实际上蔡元培先生接受了现代民主观念之后所提的对国家的一个界定和一个解释。带着对现代国家概念不同的理解,我们来分析一下爱国这样一种价值在中国文化传统当中它是怎么样形成的,它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文化的内涵。我们可以说爱国和爱国主义都是历史的范畴。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各民族面临的不同任务而有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时代价值。但是每个国家所强调和主张的爱国和爱国主义,都有其特定的政治的意义和文化传统。

中国人的爱国观念当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源自于中国文化特质这样一点。我们知道爱国的观念,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当中并不缺乏,那么中国历史悠久,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当中,爱国始终是在各个朝代当中贯穿起来的,对于国家,对于政权的一种呼吁,一种号召,一种要求。

《晏子·春秋》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厌之”。这个地方就表达了对国家的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厌之,对于国家这样一种观念。《荀子·大略》当中也提到了一段非常有名的一段话,这段话是这样说的。“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最后这一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治理国家的人,对国宝,也就是对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人一定是敬之的。对于口言善,身行恶这样的国妖是要除掉的。《荀子·大略》当中的这段话,集中表达了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于国这样的一种观念,它把社会当中的不同的人分成了这样几类。实际上也包含了倡导人们要成为国宝,人们要爱国这样的一种观念在里面。

中华民族有着非常悠久的爱国传统,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有两个特别突出的表现。这两个突出的表现,一个就是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旺,匹夫有责”。这样一种观念,这样一种表现,反映的是什么?是一种坚定的爱国意志和忠贞不渝的报国情怀。在中华民族的爱国观念当中,把爱国作为一种道德观,作为一种价值观的这样一个思想体系里面,爱国之志,爱国的志向,为了这个国家的兴盛,而甘尽皮肤职责的这样一种意愿、情怀是非常强烈的。所以说这是一个方面突出的表现。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