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重回 “全国一统”时机已到

高考重回 “全国一统”时机已到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相关部委负责人介绍《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表示,根据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下一步教育部将围绕指导各地将随迁子女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要求各地按照随迁子女在校人数拨付教育经费、要求各省市因地制宜合理确定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完善中小学生学期一人一号终身不变等四方面工作,更好地加强对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服务工作,促进教育公平。

就此,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教育政策理论研究室主任吴遵民8月4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户籍壁垒的长期存在使得不同地方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地方保护形式为主的不公平现象,因此,一旦户籍得以逐步放开,无疑将为教育更趋公平带来难得机遇。

四方面工作紧密相连

在吴遵民看来,日渐破冰的户籍禁锢势必影响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源于户籍制度背后承载的诸如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多方面资源,其中,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差距形成的客观现实下,教育不公正随处可见,虽然其源于客观发展条件,但一系列制度政策也客观加剧了不公现象的发酵。

“从教育部下一步四方面工作不难看出,围绕户籍改革的总体要求,原本受制于户籍限制的流动人口教育问题或将迎刃而解。”吴遵民表示,原因在于,四方面工作看似各自分离,实际上却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

根据刘利民副部长的要求,四方面工作具体如下:一是在规划上,教育部要指导各地把常住人口,包括随迁子女纳入到区域教育的发展规划之中。二是在经费上,要求各地要按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的人数来拨付教育经费。三是坚持分类指导,要求各省市因地制宜,合理确定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保障他们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四是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纳入全国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所有学生,包括随迁子女,以确保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一个动态的信息,即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吴遵民认为,明确将随迁子女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势必面临巨大挑战。这需要明确两个前提,即明确教育经费拨付方式和确保准确掌握随迁子女人数规模。

首先,教育规划的制定关系着义务教育经费的分配制度改革。“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经费都与户籍挂钩,无论子女是否随迁至外地,经费都会拨付至其户籍地,这就造成流入地即便要接纳外来子女就学,也不得不面临经费无法随迁的尴尬。”吴遵民认为,如果教育部能够明确按照随迁子女在校人数拨付教育经费至流入地,势必将改变这一尴尬。

“不妨借鉴国际通行的教育券制度,即通过发放教育券将教育经费始终绑定学生本人,无论其就学地如何变化,都可确保经费拨付至就学地。”吴遵民建议。

其次,随迁子女流量的掌握必须以科学、准确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前提。吴遵民认为,当前已经开始实施的学生一人一号,终身不变的学籍管理政策肯定会为教育部门准确掌握随迁子女的流动状况,继而确保经费及时拨付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