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面对国内外风云变幻的复杂宏观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浙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改革攻坚的新常态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中央提出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要求,主动作为,勇闯难关,大力提升和发挥浙江的内生创新动力,推动浙江发展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着力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建设“两美”新浙江。
新常态阶段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
在国内外竞争日趋加剧、资源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生态环境制约日益严重的情况下,2001年尤其是2003年以来,浙江的若干重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的位次持续下滑。但也正是在上述“倒逼机制”的推动下,浙江率先进入了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改革攻坚的新常态发展阶段,一个显著标志是经济增速的下降换来了发展质量的提高。中国科学院自2009年以来连续5年发布的《中国科学发展报告》显示,浙江科学发展总水平均居全国各省(市、区)前5位,2013年GDP质量指数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2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发布的《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显示,2012年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水平居全国各省区第2位。可见,就总体和长期而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是健康、稳定、可持续的。
在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之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如下新特点:
以四大国家战略举措为核心引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获批列入国家战略,舟山群岛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使浙江不再受限于陆域资源瓶颈,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创新提升注入强大动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使浙江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上获得了先行先试权,引领全国探索现代流通新方式和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互动的新型专业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壁垒;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浙江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具有引领全国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探索意义。
以市场化为导向引领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近年来,浙江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开展“三位一体”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积极探索差别错位发展高新区的新体制、新机制,大力推动技术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全面构建科技、产业、人才等有机联动的协同机制和省市县联动的协作机制,使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走在了全国前列。2013年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较上年增长13.7%,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3.46%。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