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要在调查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上下功夫。坚持运用、继承完善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同时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和运用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专家调查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尤其要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提高调研效率和科学性。
第四,要在提高调查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上下功夫。要把准选题,把为党委政府提供对策建议作为出发点,把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作为落脚点。要视野开阔,既要预见潮流所在和大势所趋,又能看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全面掌握材料,“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要系统分析材料,“善于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复杂现象抓住事物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要“谋当其时”,对热点问题以及领导关注的重要问题,快速反应,及时调查,避免时过境迁,重心转移,难有大用。
千万“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坚持用制度保证调查研究经常化。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要“狠抓制度执行,扎紧制度篱笆,真正让铁规发力”,使调查研究成为领导干部的经常性活动。坚持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每年到基层调研的时间规定,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调研,拿出对工作全局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调研报告。领导干部应亲自动手撰写调查报告,报告中要有自己了解的真实情况、对问题的见解、提出的主张和办法。坚持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问题,坚持做到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出台,要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立完善落实重大项目、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使各项工作真正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经常深入联系点,真心实意地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解决他们的所想所急所盼;要主动把问题多、困难大、矛盾集中、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基层单位作为联系点,开展蹲点调研,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与干部面对面交流,找准问题症结所在;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开展创新活动,力争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第一手掌握详实资料,第一线解决突出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