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提升到7.5%,与增长率相关的一系列指标也都显示了经济回暖的势头,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中国目前的经济复苏,还是必须先有外需的扩张,才有国内生产的增长空间。虽然人们早已认识到依赖外需的增长模式在今天已不可靠,虽然必须转向内需型增长的大调整方向早就被提出,但就是没有被认真实施,所以真正意义的结构调整直到今天并没有发生,这就酝酿着很大的风险,即如果美国的金融市场危机再度来袭,中国经济的再次波动就会跟着出现。
结构大调整被不断推迟,我看还是跟以下三个模糊认识有关。
模糊认识一:认为经济下行具有合理性,是在向“长期内在增长率回归”
这种认识否认了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长期高增长的可能,看不到下行中也有增长空间,认为其他国家没有出现过的事,在中国也不可能出现。但是这些人是否也看到了,9%以上的增长率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持续了30多年,早就打破了国外仅能保持十年的纪录。
凡是健康的经济增长都会具有合理的投资回报率,而这又是建立在合理的设备利用率水平上的,美国战后近70年时间,设备利用率长期稳定在85%左右,经济增长率却在上世纪70年代完成工业化前后,经历了6%和3%这两个台阶。而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在2011年经济展开下行态势以来,就始终伴随着设备利用率的不断走低,已从2007年90%以上的高峰下滑到目前的接近70%,这是生产过剩的典型标志,因此是生产过剩在迫使经济增长率不断下行,而过剩持续严重,终将会引发生产过剩危机。所以速度的持续下滑趋势,不仅不具有合理性,还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如果继续用这样似是而非的道理麻痹自己,只会耽误调整的时机。
模糊认识二:认为资产泡沫的严重性大于实体经济,所以把防范风险的重点更多集中在地产和金融领域
去年以来房价开始下跌,目前已扩大到8成主要城市,即使在北上广这些一线大城市,房屋销售也明显萎缩。在过去三年的经济下行中,只有房地产投资增长还明显高出投资平均增长率,是经济中唯一保持活力的领域,但是到目前阶段,这个最后支撑住增长的柱子,也似乎慢慢倒了下来。由于高达几十万亿元的社会融资,至少有6成以上是围绕房地产发生的,房产泡沫破裂又会导致金融市场动荡,所以各方面对房地产泡沫破灭与金融市场危机的担心,就高涨起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