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机遇挑战与对策(2)

贵州: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机遇挑战与对策(2)

摘要: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各地之间的发展诉求存在差异,如何科学协调处理好各个省市不同的发展诉求,成为一个巨大的难题。虽然目前上海、江苏和浙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但是这些省市由于受到发展成本上升与环保压力加大的影响,不得不将传统产业不断向外转移,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贵州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可以为解决我国经济长期形成的东中西部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产生明显的示范效应。虽然长江经济带的下游地区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经济比较发达,但是这一区域在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下,迫切需要进行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而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其转移的主要方向是长江中上游,转移的主要区域是纳入长江经济带规划范围的省市。从贵州的资源禀赋来看,无论是能矿资源,还是水资源,尤其是气候生态环境,都有着其他省市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条件,特别适合于聚集高端产业和高端专业人才。贵州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长江上游主要干流之一的乌江航运水道全线开通等现代交通网络形成以后,更加优化了发展空间和条件。贵州等省市的迅速崛起,可以为我国科学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问题产生明显的示范效应。

贵州在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面临体制机制的挑战

贵州能否真正成为这一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问题是如何协调好11个省市的各种利益关系。

——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各地之间的发展诉求存在差异,如何科学协调处理好各个省市不同的发展诉求,成为一个巨大的难题。虽然目前上海、江苏和浙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但是这些省市由于受到发展成本上升与环保压力加大的影响,不得不将传统产业不断向外转移,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但现实情况却很残酷,这些地区在传统产业转移出去以后,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并未形成大气候,甚至造成了实体经济出现产业“空心化”和“断层化”的现象。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一直对能矿资源依赖性很大,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过程中,其产业转型升级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又给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水资源是长江经济带的生命之源,是长江经济带兴衰的命脉所在。

——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亟待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寻求突破。长江经济带建设涉及到的11个省市是不同的行政主体。在现有体制下,目前还没有跨区域合作取得长期成功的案例。要打通长江经济带的“经络”,最为关键的是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以及破解行政藩篱的束缚,在所涉及区域内的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公平分配上取得重大突破。其建设需要创新完善相关经济发展的指标考核体系,以及对地方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