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机遇挑战与对策(3)

贵州: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机遇挑战与对策(3)

摘要: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各地之间的发展诉求存在差异,如何科学协调处理好各个省市不同的发展诉求,成为一个巨大的难题。虽然目前上海、江苏和浙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但是这些省市由于受到发展成本上升与环保压力加大的影响,不得不将传统产业不断向外转移,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推动贵州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对策建议

——深入谋划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刚提出来,这一经济带的建设要科学有序推进,目前还有着一些依然不够明晰的地方,有着许多体制和机制障碍亟待创新突破。贵州要想在参加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过程中谋得先机,首先要提前做好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

将贵州建设成为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跨区域联动发展核心枢纽”成为必然选择,这是贵州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核心价值和核心定位,这一基本定位同贵州省委最新提出的要实施“开放型后发赶超战略”也高度契合。同时,要将贵州建设成为支撑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矿基地和重要的生态屏障也不可或缺。

——积极推动经济管理制度的变革。建议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创新,在长江经济带构建起能适应这一区域发展的新型财税体制,在各个相关省市的利益分配上形成共建共享的机制,确保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贵州建立长江经济带财税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示范区,可在长江经济带全面推行资源税改革,均衡长江经济带各个省市发展的基本财力;在长江经济带建立起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全面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机制,可以将东部地区一部分应向中央上交的税收,通过规范的横向转移的方式,直接支付给中上游的生态功能区。

——在参加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贵州一定要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和科学的规划方案。根据有关专题研究成果显示,近些年来,有一部分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并不是如国家所规划和中西部地区所期待的那样,产业按照梯度发展的内在要求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是一种环境污染的转移。如果贵州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若承接那些高污染、高能耗、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仅不会促进贵州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甚至会进一步恶化贵州的产业结构。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不仅是贵州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而且是贵州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产业发展走高端引领、绿色环保的高级化路径是贵州唯一的选择。

(作者为贵州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贵州省人民政府咨询顾问)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