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旗帜鲜明地反对“左”右干扰。在基本路线问题上,多年来一直存在各种噪音杂音。一些人指责改革开放是搞“修正主义”或“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希望回到“左”的年代,幻想开历史倒车;一些人则提出所谓“彻底摆脱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对西方的一套实行“拿来主义”,希望搞苏联戈尔巴乔夫式的改革。党中央反复申明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必须在基本路线指引下,把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这些噪音杂音的有力回应。我们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应当立场坚定,不为“左”右干扰所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把改革开放的鲜明旗帜高举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一个新时期。新时期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率先提出来的。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就坦陈我国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种种严重弊端,指出我们的上层建筑非改不行,认为责任在于我们过去没有及时提出改革,但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三中全会正是据此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从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发表的大量言论看,他最为关注的是改革,讲得最多的是改革,最担心的是能不能坚持改革。他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他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要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即体制区分开来,既坚决革除体制的弊端,又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他把计划和市场看作是一种经济手段和方法,断言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他要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改革政治体制,并为它规定了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基层和人民的积极性三个目标。他认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特别担心一有风吹草动就动摇改革,所以那个政治风波事件过后,他对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说,无论如何要给国际上、给人民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这十分重要。直至1992年的南方谈话,集中讲的还是坚持改革开放的问题,希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为了消除部分人对“姓资姓社”的疑虑,他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和判断改革开放所走道路、是非得失的主要标准。这一切说明,邓小平是中国式改革开放道路的开创者,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性质、特征、目标、途径和评判尺度,是当之无愧的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