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天我们要怎样纪念邓小平?(5)

北京:今天我们要怎样纪念邓小平?(5)

摘要:今天我们纪念邓小平,就是要把执政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好。核心问题是要经住“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当务之首,是善始善终地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地向纵深推进,纠正“四风”决不懈怠,务必防止活动过后反弹和回潮。

把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坚持好

马克思、恩格斯说过,未来社会是一个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的社会。列宁曾直白地说,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这些表述的都是共同富裕的思想。马克思还提出一个重大论断:人民群众的解放和社会状况的根本改善,“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 ,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资本主义也讲发展生产力,但目的是为资本家阶级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结果只能是少数人富得冒油而绝大多数人陷于贫困或相对贫困。只有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才敢于亮出共同富裕的旗帜,做到生产目的是为人民创造福祉,使生产力归人民所有。所以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习近平说“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当然包括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我们党是深知科学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原则的。还在1955年,毛泽东就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一年一年走向富强,而这个富,是“大家都有份”的“共同的富”,是“共同富裕”。 邓小平更是十分深切地关注共同富裕。1978年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讲话,针对长期形成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导致普遍贫穷的分配格局,提出允许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其前提是辛勤努力成绩大,其大原则是最后走向共同富裕,其途径是发挥先富的示范力量和带动帮助后富,其制度保障是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但形势的发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于制度体制、法律政策、思想教育等必要措施未能相应跟上,改革开放后一部分人确实很快富了起来,同时却出现了贫富差距迅速拉大以至某些两极分化迹象,引起他的警觉和忧虑,于是在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酝酿过程中,突出地反复地强调共同富裕问题,把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与公有制占主体一道称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通观他80年代以后的一系列相关论述,可以知道他把共同富裕看作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特征,看作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大特点和集中表现,看作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取向和最终奋斗目标,看作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最主要区别和分界所在,始终贯穿和体现着马克思“生产力归人民所有”的思想。直到1993年在与邓垦的谈话中进而指出:“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并警告:“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 客观形势的严峻性在于,二十年后的今天,邓小平指出的现象未能扭转,且有愈益发展之势。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