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国之“大”关键在好心态

北京:大国之“大”关键在好心态

摘要:大国之大不光在土地之广、人口之多,而更在心胸的强健开阔、目光的远大深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五千年中华文明蕴含着和谐大同的理想诉求,贯穿着中庸、理性的处世哲学,这些是大国心态的思想源泉。

大国之大不光在土地之广、人口之多,而更在心胸的强健开阔、目光的远大深邃。立足于中华传统文明,提升国民心理素质,不盲目自大,不崇洋媚外,打造积极向上的大国心态。这不仅是中国自信的体现,也将给世界带来福音。

21日至22日,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国并发表重要演讲。他指出,家门口太平,我们才能安心、踏实办好自己的事。中国愿意为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亚洲国家正确处理同邻国关系,关键在于顺应时代潮流和民心所向,更多用东方智慧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朴实有力的话语、淡定从容的态度,充分展示出一个崛起中大国的气质和魅力。

此番对蒙古国进行的国事访问是继今年2月访俄、7月访韩之后,中国国家元首对邻国进行的又一次精准外交。访问蒙古期间,双方签署了经贸合作中期发展纲要等协议,规划了两国未来经贸合作发展前景,对于中蒙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意义非凡。这些成果,既是“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政策的具体落实,也是对“亲诚惠容”四字外交箴言的具体践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重点在于“容”字,就是要开放包容。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更加主动、积极地回应周边国家期待,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

“亲诚惠容”、“真实亲诚”……近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和而不同、惠及四方的外交理念,不仅与邻居互帮互助,对世界各国都是如此。无论是促进金砖国家的经贸互惠合作,还是推进中欧、中非、中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无论是技术研发学习还是文化交流互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促进世界发展上贡献着越来越多的东方智慧,传递出愈发清晰的中国气度。我们深知“独行快、众行远”,欢迎大家搭快车、搭便车,欢迎各国以中国的发展为机遇,加强合作,共同发展。随着中国国力与日俱增,我们在全球交往中的大国心态也日臻成熟。

大国之大不光在土地之广、人口之多,而更在心胸的强健开阔、目光的远大深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五千年中华文明蕴含着和谐大同的理想诉求,贯穿着中庸、理性的处世哲学,这些是大国心态的思想源泉。“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近年来我们也在世界各大场合鲜明阐述自己的外交主张。作为一个崛起中的新兴大国,就是要有这样的担当、这样的自信、这样的包容。立足于中华传统文明,提升国民心理素质,不盲目自大,不崇洋媚外,打造积极向上的大国心态。这不仅是中国自信的体现,也将给世界带来福音。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