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慈”治理天下,如果一个社会光讲公正不讲慈爱就成了冷冰冰的社会
道家哲学的核心是道,道的本质是“自然”,道的功能是无为而无不为。道家历来关注政治和社会。老子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老子·第79章》,下文只列章号)如何铲除剥削、压迫、腐败制度这些“大怨”?《淮南子·原道训》总结说:“治在道,不在圣”,就是说需要“以道治国”。
道家治理哲学的要点有:(一)以天下看待天下。庄子说:“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庄子·在宥》)意思是:天下不是一般事物,只有超越占有者、主宰者的心态,与人民共有、共治才能守得住,所谓“藏天下于天下”。(《庄子·大宗师》)(二)因任自然。《淮南子·泰族训》说:大禹治水是顺应水势,后稷稼穑是顺应地势,汤武革命是顺应民愿,所以治国贵在“因任”,能因任则省力而功效大。因任民性是政令省约和畅通的规则,脱离或违逆自然本性的治理是南辕北辙。(三)治理需分层次,不能千篇一律。老子说:“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对象和治理方法错位注定失败。(四)慈爱是治理天下的必备要求。大道像尽责的母亲一样厚德载物,产生万物而不奴役它,养育万物而不标榜功德,引导众生而不做主宰者。圣人或统治者应该效法大道,统治是且仅仅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与人民共享。老子说“慈”是治理天下“三宝”中的第一法宝(六十二章)。如果一个社会光讲公正不讲慈爱就成了冷冰冰的社会。(五)让人民自正、自化。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即最理想的社会,统治者只是原理的象征,人民对谁是统治者无所谓。道家强烈要求统治者以“无为”自律,反对妄为和干扰,老子说:“民之不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不治”。道家认为柔弱胜于刚强,否定威权专制、刚烈和暴力统治的合法性。(六)为环境治理提供文化基础。道家持有机整体世界观和天人相关的立场,将人类放在自然整体中看待,关注人和自然的互动,反对违逆自然和损坏自然,有保护环境的先见之明,对今天的环境治理有指导意义。
要充分认识精英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墨子自称“贱人”、“北方鄙臣”,崇尚自食其力,代表劳动阶层。墨家是自发性社会团体,崇尚狭义,爱好和平,自苦救世,不惜自我牺牲,有自己的治理哲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