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3)

贵州: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3)

摘要:评估认定指标就是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标准。各地认真学习指标体系,重点掌握“一道门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三个指标。一个门槛,就是办学条件基本标准;两项内容,就是政府履行教育工作的努力程度和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之间的差距;一个参考,就是对均衡发展的群众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扎实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特色引领内涵提升

教育均衡的美好理想,要落实到具体学校的办学行为。学校标准化建设,夯实了均衡发展的基础,也打造了接受评估认定的底线。全省学校既坚持省定标准不含糊,也不盲目攀比追豪华;实事求是、节俭办事,重硬件,更关注软件,走均衡发展的正确道路。

学习标准,分解落实。评估认定指标就是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标准。各地认真学习指标体系,重点掌握“一道门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三个指标。一个门槛,就是办学条件基本标准;两项内容,就是政府履行教育工作的努力程度和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之间的差距;一个参考,就是对均衡发展的群众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办学条件包括县级政府配置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设备(生均数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图书(生均图书册数)、校舍场馆(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等。

严格对照,及时整改。将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各项指标推进、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和教育督查督导的重要内容,严密监控。对落实不力、存有问题的单位,严肃督查整改。责任单位先自查,再由领导小组复查,定期不定期通报整改落实情况。

关注热点,打造特色。密切关注均衡舆论,盯紧义教热点问题。以“六化四园”建设为总要求,打造特色校园,杜绝千校一面。余庆县实施“五进十特一长廊”校园文化工程,形成“一镇一特,一校一景”的校园文化。落实“两为主”政策,解决随迁子女上学,丹寨县做到了100%。课程改革在校本课程上下功夫,麻江县成功将民族文化植入教育教学,特色鲜明。

创新机制,资源共享。推动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南明区推行“优质+新建”、“优质+薄弱”、“优质+民办”、“优质+农村”的模式,开展“强弱联合”,推动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公、民办学校之间均衡发展。白云区按照“共建、共享、共融、共进”原则规划学区,不论公办、民办,全部实行“五统一”管理。采取“教企合作”、“校企合作”等模式,全省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特别是贵州在全国第一个建成了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当时一起试点的发达省份都没有如期完成,贵州却做到了。教育部领导多次表扬,并在贵阳召开全国现场会。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