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大战略部署。2011年,贵州省与教育部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明确贵州将于2020年全面实现基本均衡目标。今年5月,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率国务院督查组,专程到贵州视察县域均衡工作,深入贵阳、遵义和黔东南的农村学校,实地察看,问卷调查,座谈咨询,对贵州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极大地促进了山区教育的发展。几年来,贵州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坚持理论上弄明白、责任上分清楚,举措上有实招,追求内涵发展,关注质量提升,践行公平理念,在探索山区教育均衡的新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工程、核心工作和关键环节。我们要全面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从国家战略来看。我们改革开放,促进发展,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解决温饱之后,孩子们受到良好教育,成为好日子的主要标志。办好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是社会主义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教育进步来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是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均衡就是“上好学”。这个目标有两个命题,一是具体学校和科目的教学质量,二是不同学校和科目教学质量给人们的感受。第一个是质量的绝对值;第二个是质量的相对值,是群众口中的哪个学校好、哪个学校不好,是大家心目中的主课副课之分别,是校与校之间、课与课之间的比较。相互比较得出来的相对质量,就是公平与否的问题。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关注质量,但更在意公平。均衡才能达成公平。
从地方发展来看。地方工作千头万绪,但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可能易出成绩。对教育的一点点投入,会在校舍、操场和实验室的更新变化上反映,老百姓看得见、记得住。对比经济领域和其他民生领域,教育领域的改革应该更容易、更迫切。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头戏,也应成为地方改革的亮点。城镇化加快,大量随迁子女涌入城镇求学,地方破解这一难题,还是要推进均衡,让教育公平落地。贵州提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是其中的硬指标,要求达到95%。如果义教不能均衡,这个指标就很难完成。因此,我省各地均衡的进度,都比省政府与教育部约定的时间有了大幅提速,最多的县提前了3年。对提前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县,省里要给予奖励。
从学校提升来看。两基之后,义教学校怎么发展,公平和质量如何体现,这是摆在每一所学校面前的重大问题。教育均衡的部署与推进,全面、系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省虽然通过了两基国家验收,但义教学校的办学条件,还存有因陋就简的“瓜菜代”,基础薄弱。个别学校和教学点甚至举步维艰,许多学校的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两基之后,由于没有过硬的任务要求,地方政府投入义务教育的热情和动力,也明显不足。义教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政府缺位的瓶颈。现在,政府要接受均衡考核,义教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规定,均衡认定,对各学校都有“一道门槛”,过不了的,该县不能接受评估认定。这道“门槛”就是省定的义教学校办学标准。实施学校达标工程,通过以评督建、以评促建,可以动员地方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教师结构、配齐配好学校教育资源。学校乘此东风,可以提升管理、办出特色、提高质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