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CBA的两支球队抵达拉萨后,克服高原反应,天天马不停蹄,开展公益活动:到福利院慰问孤儿,与西藏大学学生互动,向北京援建的小学捐赠物资,与北京实验中学学生交流。每到一处,学生和孩子们欢呼雀跃,国手们也经历了一次灵魂洗礼。
阿的江感慨地说:“你们远离家乡亲人,为民族交流团结做了很大贡献,我是少数民族,体会更深,向你们表示敬意!”顿了顿,他又说:“我们已经拉了福利院孤儿的手,今后还要继续拉下去。”
马新明兴奋地说:“北京体育局已表示要加大力度支持拉萨。拉萨市委明天上午要开常委会,专门研究如何借此契机,促进群众体育文化活动,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交流!”
主宾们谈兴很浓,毫无倦意,一直聊到半夜1点半。马新明忽然想起:“哎呀,阿导(阿的江)明早就要出发去机场,你们早点休息。明早6点半,我来送你们。”
9月11日下午 堆龙德庆县农村 晴
为“亲戚”掏空口袋
马新明和孙伶伶要去乡下走“亲戚”,我也跟着搭便车。
这些年,他俩攀了6门“亲戚”,分别在林周县、尼木县和堆龙德庆县。今天去的是堆龙德庆县东嘎镇。“今年我已来了4次。中秋节时,我实在来不及,托闫伟去看望了他们。”马新明说。闫伟是拉萨市委办公厅工作人员,山东小伙子,西藏大学毕业后留下,已在藏10年。
两家亲戚都在桑木村,家庭条件较差。卓嘎是桑木四组村民,丈夫早年病故,长子因幼患重病,读书少,在理发店洗头;次子去年被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录取。其美是桑木一组村民,4年前,丈夫开出租车发生车祸,赔得倾家荡产。
在两家串门时,马新明里里外外都要看一遍。其美的厨房,有一处破漏了,“过几天,我安排人来修一下。”马新明说。她家客厅柜子上,摆着一盒“稻香村”月饼,马新明咦了一下:“这月饼怎么还没吃?可别过期喽。”
其美说:“这是你送的礼物,中秋节吃了一盒,孩子上学没回来,有一盒舍不得吃,给她留着。”
我注意到,无论是到两户亲戚家,还是去联系点嘎东寺,他们送去砖茶、大米、食用油,还送上红包。我悄悄问闫伟:“这是谁出的钱?”
“都是他俩自己出。”闫伟说,“马书记每次下乡,除了代表组织送慰问品外,自己还要另外备些钱,送给贫困群众,少则五六百元,多则一两千元。每次掏空自己口袋不算,还经常向我们借。有一次钱不够,还向随行记者借了2000元。”
“这些钱,是单位还,还是他自己还?”我问。
闫伟奇怪地看了我一眼:“当然是他自己还啊。”
这之前,听孙德康说了件趣事:有一次,马新明掏空自己口袋后,向他借钱,他刚巧没带,马新明又向司机借。“他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与他的贫寒出身分不开的。”
“我是苦孩子出身,深知贫困的痛苦。我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多做些雪中送炭的事。”家乡父老谁家遇到难处,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他都会慷慨解囊。为此,夫妻俩经常成了“月光族”,有时连房贷也还不起。
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早在1997年5月,马新明就与几位同学一道,发起并成立“未名奖(助)学金”,资助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学生。18年来,“未名”规模不断壮大,已资助5200多名学生,其中有300多人考上大学。
9月12日夜 慈觉林 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