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宜借国外再工业化之机加快转型

摘要:加工贸易是我国企业融入全球产品价值链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受国内外政策因素、市场环境等影响,加工贸易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据海关统计,8月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时隔三个月再度出现负增长。面对严峻挑战,企业宜借助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之机,积极转型,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

加工贸易“双降”趋势明显

据海关统计,8月我国加工贸易出口726亿美元,下降0.4%,时隔三个月再度出现负增长,增速较上月回落11.3个百分点。这种现象并非首次出现。2014年一季度,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8%,加工贸易项下顺差收窄4.9%。“一般贸易平稳增长,加工贸易明显下降”,成为当期外贸进出口的主要特点。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认为,今年3月加工贸易进出口环比增速大幅下降,滑落至次贷危机之后的新低。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外贸积累的竞争优势已开始转变,特别是长期支撑外贸增长的加工贸易面临巨大挑战。

1

(图片:广西钦州市利用中国—东盟桥头堡商贸流通优势,发展加工贸易。)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说,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在国内组装加工,再对外出口的加工贸易,虽然附加值低,但在改革开放初期,一直是中国外贸的主要形式,也正是靠着“两头在外”(原材料在外,市场在外)的生产模式,中国企业快速融入全球产品价值链。

从1980年开展加工贸易到2013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了810多倍,年均增长22.5%,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增加108倍,年均增长15.3%,加工贸易增速大大高于总体贸易增速。

但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增速逐渐放缓,呈现出增长速度和占进出口总额比重双双下降的态势。

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突破4万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9.3%,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52.8%,而加工贸易进出口仅增长1%,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降到32.6%;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0.1%,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49.2%,而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则下降到38.9%。2014年上半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持续下降,占比降低到31.6%。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