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双降”趋势明显
据海关统计,8月我国加工贸易出口726亿美元,下降0.4%,时隔三个月再度出现负增长,增速较上月回落11.3个百分点。这种现象并非首次出现。2014年一季度,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8%,加工贸易项下顺差收窄4.9%。“一般贸易平稳增长,加工贸易明显下降”,成为当期外贸进出口的主要特点。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认为,今年3月加工贸易进出口环比增速大幅下降,滑落至次贷危机之后的新低。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外贸积累的竞争优势已开始转变,特别是长期支撑外贸增长的加工贸易面临巨大挑战。
(图片:广西钦州市利用中国—东盟桥头堡商贸流通优势,发展加工贸易。)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说,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在国内组装加工,再对外出口的加工贸易,虽然附加值低,但在改革开放初期,一直是中国外贸的主要形式,也正是靠着“两头在外”(原材料在外,市场在外)的生产模式,中国企业快速融入全球产品价值链。
从1980年开展加工贸易到2013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了810多倍,年均增长22.5%,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增加108倍,年均增长15.3%,加工贸易增速大大高于总体贸易增速。
但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增速逐渐放缓,呈现出增长速度和占进出口总额比重双双下降的态势。
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突破4万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9.3%,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52.8%,而加工贸易进出口仅增长1%,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降到32.6%;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0.1%,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49.2%,而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则下降到38.9%。2014年上半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持续下降,占比降低到31.6%。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