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宜借国外再工业化之机加快转型(2)

摘要:加工贸易是我国企业融入全球产品价值链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受国内外政策因素、市场环境等影响,加工贸易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据海关统计,8月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时隔三个月再度出现负增长。面对严峻挑战,企业宜借助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之机,积极转型,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

“内外交困”局面短期难以缓解

专家学者认为,受国内外政策因素、市场环境影响,加工贸易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内外交困”的局面短期难以缓解。

2

(图片:一艘大型远洋运输轮在江苏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卸载进口货物。)

一是劳动力成本优势下降,加工贸易发展基础不断削弱。

桑百川说,加工贸易往往以劳动力资源禀赋为基础。但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逆向变化的新特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状况逐步逆转。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煤水电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将越来越大。

二是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放缓,资金压力加大。

对外经贸大学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办公室执行主任李玉梅说,加工贸易是外商在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载体。随着近年来超国民待遇的取消、外资优惠政策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调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增速下降。这直接影响到以外资为重要推动力的加工贸易的发展。

三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导致“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规模缩小。

加工贸易的典型特征是“两头在外”,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大。美国、欧盟、东南亚地区分别位于我国加工贸易伙伴的前三位,贸易额占到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60%以上。金融危机以来,美欧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必然波及到我国的加工贸易生产经营活动,抑制了我国加工贸易的拓展空间。

3

(图片:货轮在山东日照港外贸集装箱码头卸载集装箱。)

四是转型升级战略和相关政策的调整的影响。

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多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使主要从事“两高一资”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空间收窄,一些原本依靠政策优惠获得微利的加工贸易企业失去生存条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