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转型承接中高端加工贸易
专家认为,加工贸易只是一种贸易方式,本身并不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其之所以被打上“低端产业”的印记,是因为我国企业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承接玩具等低端产品的加工制造环节。为此,企业宜借助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之机,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一是抓住美国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时机,将加工贸易重心由传统的来料、进料加工,拓展延伸到生产、研发、营销等多种方式。
虽然国外需求相对疲软对加工贸易企业不利,但并非没有机会。2009年以来,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引发世界经济步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传统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削弱或消失,但同时企业从事营销、研发环节的能力也在日益增强。
(图片:山东青岛港外贸集装箱码头,集装箱堆场货车在运送集装箱。)
企业可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本、产业发展和配套能力、技术水平等优势要素,借助加工贸易载体,尽快进入到国际分工产业链的中高端部分。一方面向研发、设计等产业链上游部分进行拓展;另一方面,向物流、品牌、销售渠道等下游部分延伸。具体来说,可重点针对发达国家电子产品、机械设备、轮船制造等中端制造业领域。
二是提高加工贸易本土采购率。
桑百川说,若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等中间投入品国内供给的程度高、加工程度深、加工过程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则增值率就高,反之则低。因此,提高加工贸易当地采购率、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条,发挥加工贸易的技术外溢和产业关联效应,仍然是今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三是可尝试境外加工贸易。即企业利用现有设备和成熟技术到资源丰裕、劳动力成本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周边国家或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生产,在境外加工装配,完成产品的全部或部分生产环节,产品复进口或销往其他国家。
境外加工贸易是加工贸易企业摆脱国内劳动力成本和其他要素价格持续上升、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经营困境的有效途径,还可以带动技术、设备、劳务和相关产品的出口,转移过剩产能,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目前,印度、越南、缅甸、柬埔寨、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低,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到上述地区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