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2)

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2)

摘要:人民英雄纪念碑大须弥座四周镶嵌着八组十幅高2米,宽2至6.4米,合在一起总长40.68米的汉白玉浮雕。浮雕上共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十幅浮雕按照历史顺序从碑身东面开始,依次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等。

彭真出任“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主任委员

设计方案共征集到240多套

当年中央及地方共17个单位组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北京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兴建委员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确定纪念碑的整体设计方案。设计方案通过竞赛产生,用一年多时间,公开面向全国征集意见。从各地汇聚而来的240多套设计方案各式各样:雕塑家希望以雕塑为主,在碑前或碑顶做群雕,或碑身就是雕塑;建筑学家则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本身是一座碑,要用来承载文字,应该以纪念碑为主。有的方案中在碑体里设计了电梯,从纪念碑内部通过电梯直达顶层,向四周瞭望;有的方案中在纪念碑下设计了检阅台和陈列室等。经过反复讨论,最后确定以“纪念碑”为主。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1951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奠基地点陈列了三个模型:一个是缩小为五分之一的大模型,另两个是有坡顶及有群像的小模型。在此基础上,兴建委员会博采众长,对纪念碑的建筑细节也都做了精心的设计。

巨大整块“碑心石”石料采自浮山大金顶

300多吨石料从岩体上剥离花了110天

纪念碑由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碑心石是最主要的大石料。按照设计方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要刻在一块长约15米、宽3米、厚约0.6米的整块碑心石上,是建碑中最主要的一块大石料。为了保证碑心石不折断,开采石料的毛坯厚度必须达到3米,这就意味着这块巨大的毛坯石料将重达300吨以上,是中国建筑史上极为罕见的完整花岗石。到哪里去开采如此巨大的石块?专家经过对全国各大山脉岩石情况分析考察,认为青岛崂山最西端山峰浮山大金顶上的石料石质均匀,而且耐风化,最后确定采用这里的石材。

为保证碑心石料的完整开采,有“石神”之称的老石工李开山被请到采石现场。李开山一听要求,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300吨重的巨石,根本就不是几排钢楔子能搞定的!从1953年4月1日开始,工人们同时采用打槽的办法,从四边往下挖,到7月下旬,一块长15.3米、宽3.55米、厚2.1米,重达300多吨的碑心石料终于成功地从岩体上剥离下来。经过第一次加工,将石料上面做平,重量减为280吨。搬运下山时经转向、翻身,第二次加工后,石料长14.7米,宽2.92米,中间厚1.0米,两边厚0.8米,重量减为约103吨。

百吨石料从浮山运抵青岛火车站

运石突击队30公里路程走了34天

为把这块巨石顺利运到火车站,青岛市政府从全市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运石突击队。从浮山到青岛火车站,30公里路程,运石队伍整整走了34天。在青岛车站,按照铁路运输的要求,对大石料进行了第三次加工,石料中间厚度缩减为87厘米,两端厚度减为79厘米,重量减为94吨。

从1953年10月6日下午5时起运,承载着百吨大石料的火车,以直线20公里/小时,弯道及进站10公里/小时的行驶速度开向北京。沿途曾经过3个道路狭窄的小村庄,需拆除民房5间,村民们听说是建纪念碑的石料通过,不等动员就把房屋拆除了。1953年10月13日,当时的北京前门西站鞭炮齐鸣,挂着专列牌子的火车载着这块碑心石缓缓驶进车站。10月16日,碑心石运抵天安门广场。经过雕琢加工,碑心石“瘦身”到了60吨。整块碑心石从开采到运输历时7个半月,先后有7000多名工人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