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3)

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3)

摘要:人民英雄纪念碑大须弥座四周镶嵌着八组十幅高2米,宽2至6.4米,合在一起总长40.68米的汉白玉浮雕。浮雕上共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十幅浮雕按照历史顺序从碑身东面开始,依次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等。

纪念碑建在何处曾众说纷纭有人主张建在前门楼子上

设计方案被旋转180度改成坐南朝北

关于纪念碑建在何处?当年也曾经过广泛的讨论。有人提出建在东单广场,有人提议建在中华门的位置上(也就是现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有人主张建在前门楼子上,还有人建议建在西郊八宝山……经过反复斟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将纪念碑设立在天安门广场。

不过,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其实并不是奠基时的位置,当年奠基石的实际位置要略微偏北一些。那时广场的空间较为局促和狭窄,但选择奠基石位置时并未顾及到整个广场的布局。待到深化设计时,才发现奠基的位置离天安门和国旗杆太近了。梁思成向彭真汇报:要不要向主席请示往南挪?彭真说主席那么忙,你们要怎么挪就怎么挪吧!于是,北京市规划局赵冬日深思熟虑后敲定纪念碑放在绒线胡同东部路口,也就是现在的位置。

按照中国的传统,碑祭性建筑的朝向几乎都是坐北朝南。人民英雄纪念碑最初的设计方案也是坐北朝南。为什么来了个180度大旋转?这是因为当年周恩来在审查纪念碑设计时提出,纪念碑应该面向天安门,面向人民的广场,并做出了一反传统的决定,人民英雄纪念碑遂成为中国惟一的坐南朝北的大型纪念碑。

毛泽东题写了两幅“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文

纪念碑碑文和题字共使用黄金132两

1955年6月9日,毛泽东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且题写了两幅,竖行自右向左排列,每个字大小约8至9厘米左右。后来,兴建委员会设计组把两幅中比较完美的字又拼成一幅,就有了3个方案。但经反复研究讨论后认为,书法是一门艺术,一个字、一个条幅的字体是具有其气韵、笔势和连贯性的,因此不能拆开拼用,最后确定了现在使用的这一幅,并决定选用阴文——阴文阴影自然形成立体感,同时金字也便于安装。

金字是纪念碑的主题,要求在施工时必须高标准,做到万无一失。碑身的文字镌刻完成之后,先进行制胎、鎏金,然后用放大镜检查有无“砂眼”,最后再用玛瑙细致地磨一遍,确定没有瑕疵再进行安装,以防日后因雨水的侵蚀而变质。纪念碑碑题、碑文全部金字共用黄金132两。

浮雕最初设计的画面上曾出现洪秀全林则徐

最后确定刻画170多个人物“群像”

人民英雄纪念碑大须弥座四周镶嵌着八组十幅高2米,宽2至6.4米,合在一起总长40.68米的汉白玉浮雕。浮雕上共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十幅浮雕按照历史顺序从碑身东面开始,依次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等。

雕塑创作在纪念碑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组题材十幅浮雕,在最初设计的画面上曾出现洪秀全、林则徐等知名人物,还包括一些当时仍然健在的领袖人物,后来考虑到纪念碑建成后要在碑前摆放花圈不太恰当,于是将创作原则改成了“表现群体不表现个体”。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