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总体可控但局部存风险
记者走访东中西部10余省份发现,这一轮产能过剩矛盾让企业普遍感觉“温水煮青蛙”,压力持续加大。但目前各地都没有发生大规模企业破产倒闭、工人失业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等问题,对于绝大部分过剩产能,市场都在自行调节。只要宏观经济能够稳定在中央确定的合理增长区间,产能过剩的矛盾总体是可控的。
以船舶为例,记者在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三门县调研时看到,当地曾经一哄而上的小造船企业,现在90%都处于停工状态,正在寻找转型之路。大多数投资者在前期或者其它领域赚了钱,有实力“扛得住”。用椒江区委书记陈祥荣的话说,如此多的造船企业停工倒闭,但“没有引起任何上访,也没有发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再比如纺织服装行业,记者在拥有1000多家纺织企业的福建长乐市采访时,发现绝大多数企业负责人持乐观态度。长乐纺织工业总公司经理陈木珠告诉记者,这几年行业利润率一直维持在10%以上,目前不少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开拓下游市场。福州华冠针纺织品有限公司经理程国武反映,最大的压力就是财务成本高,但“企业家之间相互参股的多,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目前没有发生‘跑路’的情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部长赵昌文指出,虽然目前没有大规模的企业破产倒闭情况,但一些行业如钢铁、化工、煤炭等存在的潜在问题值得关注。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亏损、裁员等责任,“拆东墙补西墙”,利用盈利业务补贴落后产能,将经济社会风险内部化,一段时期内掩盖了产能过剩可能引发的经济社会风险,但这种风险却在不断累积。
就企业来讲,受产能过剩影响,加上经营不善,个别企业财务陷入危机的事件时有发生。今年3月起,山西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海鑫钢铁集团爆出贷款逾期无法偿还、严重亏损、拖欠工人工资等危机。近日,曾经以试图收购悍马而名声大噪的四川民营企业腾中重工也曝出债务危机消息,引发行业担忧。
从部分地区来看,一些地方民营企业互保融资引发的风险值得警惕。浙江一些业内人士反映,萧山等地民营企业互保融资引发风险较大,一家企业倒闭,就会引发连锁反应,累及其它优质企业。(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