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只迈出半步(3)

高考改革只迈出半步(3)

招考为何难分离?

主持人:作为高考改革的目标,招考分离有何重要意义?招考分离之后高校招生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

杨东平:只有实现招考分离,给予高校招生自主权,才能真正实现科学选材。要科学选材,就必须破除总分评价模式,实行多元评价,而多元评价必然是建立在高校自主招生基础之上。现在是招办替高校招生,划定一条分数线,高校据此从高到低往下录取,没有任何自主性。在这种招考不分、高校完全没有招生自主权的情况下,不可能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实现科学选材。

最典型的例子是北大的护理学院,专门招收一线护理人才。按照全国统招分数线,要进北大护理学院的学生分数至少要达到650分以上,但是很多考到这么高分的学生,毕业后根本不想当护士,毕业后都考博去了,护理学院招不到真正需要的人才。所以,它应该实行单独录取,由北大和护理学院按照培养专业护理人才的要求制定录取标准,跟普通考生的要求有所区分。

谢小庆:其实,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合理的招考分离制度体系。高校具有完全的办学和招生自主权,考试由市场化的社会考试机构,比如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等来组织。高校不会划定全国统一的录取分数线,当你的SAT、托福和雅思成绩达到特定标准时,大学的招生录取委员会就会参考学生其它他面的表现,比如面试、社会活动、兴趣爱好、推荐人的评价等等,这就叫多元评价模式。

高考改革的理想模式,应该把招生录取的权力下放给高校,学生与学校之间应该是双向选择。现在中国的高校中真正拥有招生录取自主权的是香港的高校,他们招生可以参考高考分数,也可以自主决定录取标准。很多省市的高考状元在被北大清华录取之后,港大和港中大还可以录取他们,不受全国统招的限制。

主持人:既然招考分离、扩大高校自主权、建立多元评价模式是改革的目标,为何本次改革方案未对招考分离措施过多涉及?改革的障碍何在?

杨东平:因为目前我国的高校还没有完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高校行政化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致使招生录取也成为权力寻租和腐败滋生多发之地。在过去的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还发生过人大招生腐败案等事件,令中央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于高校完全自主招生都不能完全信任,心存顾虑。在这种情况下,这次改革方案如果一下子给高校完全放权,可能会出现很大问题。所以从现实出发,本次改革方案首先从保障考试公平入手,对考试科目和考试方式改革。此外,对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也是多元评价模式的一个尝试和探索。高考改革也是在摸石头过河,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所以这次改革的意义还是在于启动和试点,而非形成一个目标模式和改革的顶层设计。

主持人:如此说来,这次改革不能完全实现招考分离,最主要的障碍还是担心扩大大学自主招生权以后,可能会侵害到公平。那么,应该如何解决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与保障公平之间的矛盾?

杨东平:要实现给高校放权和公平的统一,消除社会对于招生腐败的担忧,最重要的是建立“以改革促进改革”的思维,即以高校去行政化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来促进给高校放权的改革。高校去行政化改革,首先要从招生环节上,建立以教师为决策主体的招生录取制度。招生录取在学校内也不应由招办来包办,而应以院系为主。其次,还要建立一套信息公开透明、社会第三方参与监督、问责清晰明确的招生录取机制,以增强高校自主招生的公信力。这些制度建成后再放权,从而避免一放就乱的问题。可以先选取几所高校试点,这样新制度才会有生长点,否则永远卖不出这一步。

吴华:从根本上看,给予中国各高校完全的招生自主权,正是对遏制招生腐败、保障公平釜底抽薪的治本之策,现在的一些做法都只算是扬汤止沸。如果真正让中国的各高校实行市场化、自主化的办学和招生录取,把高校的声誉押上去,学校反而是在相互竞争生源过程中把精力真正放到科学选材上去。

当然,对中国高校实行完全放权,实现招考分离,是一项伤筋动骨的大改革,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当今互联网和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算太难,只是现在的高校行政化的弊端和统一管理缺乏自主性的桎梏,令改革缺少动力。所以我一直强调,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路,不应该是由中央政府制定一个统一方案来遏制腐败、科学选材。政府应该转变教育管理模式,退出教育的微观领域和学校管理的微观层面,全面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为高校创造自主办学和招生的大环境。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