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40年燃尽生命为

村支书40年燃尽生命为"三农" 倒在工作岗位上

摘要:有的人去世了,但他还长久地活在人民心中;他的身躯融入了大地,但他的精神却成了一座丰碑。鲍振平是党的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他心中装着群众,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高度的责任和务实的作风;他胸中装着工作,有不怕困难、不被困难所压垮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有勤学苦研、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有创先争优、不甘落后的拼搏进取精神和忘我奉献的精神。他长期以来无私奉献,却为自己的家庭做得很少,他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2014年2月,安徽界首市王集镇朱庄村原党总支书记鲍振平,因长期工作积劳成疾,不幸身患脑椎动脉堵塞,经抢救无效去世,走完了60年的人生旅程。

鲍振平在农村当了40多年干部,让人一提起就潸然泪下、交口称赞。出身贫困、自小在朱庄村长大的他对朱庄村群众的生活有切肤之痛,对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饱含深情,发誓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几十年来,许多同龄人外出打工挣下了家业,两个儿子在外创业有成,都没有让他心动离开农村。40年来,他一心扑在村里的工作上,让朱庄村从原先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当地的“先进村”,带动了其他村比学赶超,创先争优。

听说鲍书记离世,在外创业的村民王登明连夜坐飞机返乡,赶在出殡前最后看他一眼;曾被鲍书记救过两次生命的鲍文德老人以泪洗面,悲痛地操劳着丧事……村里1000多名群众纷纷赶来,眼含热泪,送他们最贴心的当家人最后一程……“当书记,民心可鉴,凭德而选;数政绩,宗宗利民,家谈户赞。”凛冽的寒风里,雪白的挽联无声地诉说着鲍振平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有困难就找鲍书记 他一心为民"看不得群众苦"

1973年,鲍振平高中毕业,回到村里任青年书记。呈现在鲍振平面前的鲍庄村,贫困破落,多数村民一大家十来口人,挤在低矮破旧的茅草房子里,上漏下湿,不蔽风雨,几块土坯围起地铺,随便铺些麦秸就是唯一的“床”,红芋杂粮是村民碗里一年到头的主食……

出身贫困、自小在朱庄村长大的鲍振平,对朱庄村群众的生活有切肤之痛,对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饱含深情,发誓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几十年来,许多同龄人外出打工挣下了家业,两个儿子在外创业有成,都没有让他心动离开农村。

鲍振平任村干部四十年,1986年以来连续几次被村民推选为村支书。远在深圳办公司的大儿子,非常关心老父亲的身体,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总是劝父亲:“咱家一不缺钱,二不图名,你为啥非要起早贪黑干这个村干部?来我这里享享福吧。”鲍振平说:“咱不能忘本,再说老少爷们这么看得起我,谁叫咱是党员呢,是党员就要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干就干个样。”

正是有了这样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几十年来,鲍振平牢记共产党人使命,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激情,一心扑在干好本职工作上,不停奔波在为民服务的路上。

当村干部的40年间,鲍振平对各项工作任务都以极大的热情、全部的精力来完成,以能攻坚、善克难著称。对于有困难的事,他废寝忘食,常常苦思到半夜,想到办法立刻起来记在笔记本上,天明后就走村串户做动员,雷厉风行抓落实。

“到什么时候也忘不了鲍书记。”这是村民彭秀云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现年65 岁的她,和丈夫鲍振贺勤勤恳恳地伺候家里的几亩地,儿女出外打工,正准备等手头宽裕了翻盖家里年久失修的房子。但2012年,鲍振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不久便离开人世。家里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也失去了顶梁柱,翻盖旧房的计划更成了泡影。

鲍振平看到家里的情况,对彭秀云说:“老嫂子,这房子可不能住人啦,再住要出事啊。”彭秀云说:“给孩子爹瞧病钱都花了精光,小孩在外头打工挣俩钱也难。”“嫂子,你放心,这事交给我啦。”

彭秀云以为鲍书记只是说说客套话,他再好,这非亲非故的,咋也不可能出钱给自己盖房子啊。没想到一个多月后,鲍书记带着一张农村危房改建协议上门了。一问才知道,几个星期前她出门走亲戚,鲍书记来了好几次找不到人,就自己拍了照片,又请镇里的工作人员现场调查审核,为她申请了1万元的危房改建补助款。

后来,因为要垫付建房资金,彭秀云家的新房迟迟未建,鲍振平又给她作担保,请来施工队开工建房。房子建好后,彭秀云买了东西去鲍书记家,被鲍振平挡了回来:“不为乡亲当啥干部,当干部就得操心,嫂子你这东西拿回去吃吧。”

鲍振平知道,为民做事是本分,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几十年来,他一心装着群众、一心想着群众、一心为了群众,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心里,把村民真正当成自己的亲人,全心全意为群众排忧解难。

有这样一件事,全村群众都知道。2013年,村民王登黎未交新农合资金,谁知那年他却生病住院了,花了几万元钱。而拿到近3万元报销药费的那一刻,他才知道在缴纳新农合资金时,鲍书记安排村“两委”包片干部给他垫交了。

近几年党的惠民政策陆续增多,凡涉及到新农合、新农保等直接与群众利益紧密相连的筹资事宜,鲍振平总会要求村“两委”成员对外出人员和不理解、不参加的群众,一律先行垫付。为此,他每年都要垫付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鲍振平将自己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化作了终身矢志不渝为群众服务的事业追求和责任担当。

村里每一户孤寡老人、残疾家庭、困难户,鲍振平心里都有一本账。76岁的王殿国是村里的困难户,一次,他妻子没钱看病,鲍振平一次就“借”给了他700元。67岁的徐月兰也是村里的困难户,丈夫去世、儿子双腿残疾,鲍振平时不时往她家里送些钱物、米面,上级有了照顾救济都要优先安排,“只要见到俺,鲍书记每次都要帮着送到家,二百三百的救济,真是个好书记啊!”

2006年,村里芳芳、跃跃姐弟俩的父亲因病去世,而他们的母亲早年出走无讯息,鲍振平就承担起了照顾两个“孤儿”的责任,直到2012年,姐弟俩长大成人外出务工有了谋生能力。

每天出门前,鲍振平口袋里总要放点钱,回家时口袋里却总是空空的。这些钱很多都是花在了乡亲们身上。鲍振平每个月只有不到1000元工资,每年给困难群众的总有几千元。他说,“我看不得困难群众受苦。”

在朱庄村,只要群众遇到难事,不论份内份外,鲍振平从来没说过不字,群众有什么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鲍书记。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农屋路边,鲍振平走到哪里,哪里就围着一圈群众,从邻里纠纷到家庭矛盾,从打井抗旱到经济困难,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体现鲍振平一心为民的赤诚情怀。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