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引领带动作用,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的重点。我省要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同样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已经显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布局建设的一大批重点项目,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同时也要看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和保障。我省目前人才绝对短缺和结构性短缺并存,而且很多地方和领域人才与产业发展不匹配不协调,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因此,扩大人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与产业发展匹配,是我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然要求。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产业人才发展规划。紧扣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部署,按照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制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科学、全面的人才发展规划,是切实保障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坚实基础。要全面总结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深刻分析面临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围绕产业发展目标,确立人才规划的目标体系,进一步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领域、分类别的人才建设具体目标和关键指标,明确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工作的方向。同时,要不断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打好平台承接基础,多途径引进人才。人才承接平台是人才容纳与聚集之处,打好平台承接基础对我省吸引和聚集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人才有着重要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因此,要不断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省属高校、科研机构和有实力的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和利用现有科研基础设施,自建或共建前瞻性技术研发、工程研究试验、系统集成验证、产品实验检测等综合性基础设施,通过良好的平台吸引人才。要把产业链、企业和项目作为引才着力点,把产业、企业、项目与人才的融合作为重要方式,坚持“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并举的方针,实行团队引进与单一引进并行的模式,依托重点领域、重点企业与重大项目,对接那些与之关联度高的紧缺型人才。鉴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高度稀缺性、竞争性,鼓励各地建立本籍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人才库,相关部门定期与专家人才进行交流、沟通,积极邀请与鼓励专家人才投入到家乡创新创业活动中,使专家人才的“故乡情、创业梦”有效融入河北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火热实践。
构建完整体系,统筹人才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初期,由于人才的极度短缺,全国各地以及相关企业高度重视人才引进,或不惜重金聘请,或使用各种手段吸引和留住紧缺人才。短期来看,人才引进是解决人才短缺的有效手段,但也要看到,仅仅依靠人才引进,并不能完全解决人才短缺问题,还可能会造成本地人才流失问题的出现。因此,要实现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生增长,除借“外脑”、“引智”之外,还需重视人才培养。要在政府引导下,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健全“政、校、企”三方对话制度,面向产业和企业的即时需求和未来需求,通过政府、企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行业协会等共同努力,构建产业界和教育界衔接紧密、适应产业发展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从科技人才到管理人才,再到一线技能人才的统筹培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