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不少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都是由社会公益活动演变、发展而来。比如大二学生关馨蕊的“金织玉叶”项目关注到最近东北农民焚烧玉米秸秆而带来的雾霾天,该项目教授农民变废弃秸秆为精美的手工艺品,不仅有利于控制污染,而且还能调动农村闲散劳动力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再比如大三学生单志豪,因为在下乡支教过程中发现捐赠物品千篇一律,所以他发起“微梦想”活动搜集农村贫困儿童的个性化物品需求,为了使这一活动拥有充足的经费,他与朋友合作推广“微世界”项目,用给大学生拍摄微电影的报酬去为农村的孩子们“圆梦”。
资金、人脉和政策仍是“三座大山”
资金、人脉和政策……跟任何大学创业者闲谈,他们都绕不开“三座大山”这一话题。以某“211”工程院校地质学专业的往届硕士毕业生范超为例,他在毕业后打算专门为拥有地质学类专业的高校、地质类生产及研究单位研磨实验样本,从中赚取“加工费”。他本以为可以在该行业处于空白的西北地区“做几个大项目”,但因为没有西安市户口,所以范超只能等其公司注册一年后才能开始走相应申领程序。“我的公司开在西安,而且已经给西安纳半年多的税了,这座城市这样对我,显得不太公平。”他说。
(图片:海归创业者的冒菜馆。)
即便明年能顺利通过项目评估,范超要想拿到贷款,还需要寻找一位当地公务员做担保。“既然已通过了评估,再去让人去找公务员作担保,这有点狗尾续貂的感觉。”范超表示,一旦他无法按期偿还创业贷款,银行将开始每个月扣发担保人80%的工资,直到全部贷款收回为止。“投资肯定都是有风险的,我又是个外地人,这道门槛对我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长春市就业服务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高洪宇表示,虽然目前国家在努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气氛,出台了许多鼓励创业的宏观政策,但在保证“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上,各地目前做法不一,这直接导致以下两个问题的产生:
首先是银行、政府的具体权责划分不明,政府基层的创业担保资金“进退维谷”。以长春为例,目前停留在市本级的创业担保资金有6700万元,一旦创业者和担保人都无法按时偿还贷款,银行将会直接扣除这部分担保资金。但目前长春贷款涉及的13000余名创业者中虽然有人没有按期还钱,却还没真正处罚过担保人,只是暂时都从担保资金中拿钱。“担保资金究竟能不能大动,我们也没得到相关指示。因此现在我们审核严,银行也非常谨慎。”高洪宇说。
(图片:2014年11月11日,山东青年电商创业园迎首次网购“大考”。)
其次,是许多创业者并不完全了解政策,享受不到相应优惠,在实践中,长春市人社局就业与市场管理处处长李龙利就发现有商贸公司因为只注重发展业务而无暇研究大学生岗位培训补贴政策的相关情况,“其实单是这一项补贴,那公司就少拿了10万元左右。”李龙利说,“好政策创业者申请不到,一方面说明创业者对创业政策的了解还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对他们的服务还有提升空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