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周边国家元首访问中国
与此同时周边一些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也纷纷来华访问,形成了全面互动。我们举几个非常重要的人物,2013年5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访问中国,这两个访问之间有明显的交叉。当时一些国际评论认为,中国要在中东地区、在中东和平进程方面发出中国的声音。我们大家都知道,中东和平进程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巴以问题,这实际上也反映了国际社会的一种期待,对中国能够介入中东和平进程的一种期待。中东和平进程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主导的,但是美国主导和平进程很大程度上来说又是失败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2013年6月19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越南也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邻国。近些年来,中越之间在海洋问题上面以及南海问题上面出现了一些争执,但是中越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大局没有改变,新一届政府同样重视发展与越南国家和党际之间的友好关系。
第三,韩国总统朴瑾惠6月底访华。在这里我们可以简要的介绍一下朴瑾惠总统,因为她身份比较特殊,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也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父女总统,因为她的父亲是朴正熙,曾经也是韩国总统。朴瑾惠总统目前仍然未婚,所以韩国一些媒体把她称之为嫁娶了韩国的女人。中国对于朴瑾惠总统的访问给予了高度重视,无论是从外交礼仪、接待标准等方面都给予了高规格的礼宾待遇。
新加坡总统李显龙2013年8月25日至31日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此后10月22日三国总理(俄罗斯、印度、蒙古)同日访问中国。三国总理同时访华,尤其是印度总理辛格访华,实现了自1954年以来两国总理在同一年内的互访。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了印度,10月辛格总理访华,同一年内实现了互访,这说明中印关系的互动是非常频繁的。
(三)召开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
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后,不仅仅通过这些外交访问,接待外国领导人访华、周边国家领导人访华,而且从大战略的角度进行了谋划。2013年在10月24日至25日,召开了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习近平等7位常委悉数出现了这次座谈会,主题就是谈中国外交工作。在这此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开展周边外交要立体、要多元、要跨越时空。这次会议上确定了未来5至10年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些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明确了周边外交工作的思路和方案。从战略层面对今后的周边外交工作进行了布置,进行了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规划。习总书记还强调,在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时候,要找到共同利益的交汇点,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要有原则、讲情义、讲道义等等。通过这样一个外交工作会议,使得中国周边外交的大方向明确了,使得中国周边外交的目标明确了,使得中国周边外交未来的发展路径明确了。
(四)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从组织机构上有效保障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实行。再好的政策还是需要人来执行,还是需要机构来保障的。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后,从组织机构上面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设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这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当中明确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的初衷是什么?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对于为什么设置国家安全委员会做了非常清晰、高度凝练的概括。它强调当前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对内维护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原先的国家安全处置措施、安全机制设置,并不足以应付这些挑战。因此,要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它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制定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这是我们讲的第四个方面的体现,从组织机构上,有实际的外交实践,有具体的外交战略、顶层设计,还有切实有效的组织机构保障。从这几个方面,中国新一届政府对周边外交进行了总体的设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