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人才障碍(3)

摘要:据预测,2014年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将超过外商对华投资。目前,中国政府也在通过强有力的资金扶持、政策松绑、硬环境打造等助力中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去”。人才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最大课题,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亟需强化的重要方面。

据悉,国际兼并收购一般涉及收购、整合、争议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人才。而中国企业因为人才方面的薄弱,吃过不少亏。

陶景洲说,很多国有企业老总把兼并收购看作是志在必得的东西,在收购过程中,没有认真考虑收购项目的前景和潜力,结果就是中国企业在世界上签了数以百计的无底洞交易,最后亏得一塌糊涂。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缺乏具有慧眼的人才。

“在跨境收购方面,国际化人才将会起到桥梁作用。这些人才将有利于中国企业进一步了解被并购方极其当地的情况,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上海美国商会会长Kenneth Jarreff强调。

5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龙永图表示,海外的当地人才更熟悉当地的文化、法律,沟通协调效果更好,而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在使用国际化人才方面做得还不够。 

强化人才培育和引入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认为,国际化是企业发展的长期趋势,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是否需要“走出去”以及何时“走出去”实现国际化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不能盲目而为。在国际化过程中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对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利用。

首先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北京法政集团董事长王广发认为,中国的崛起、发展、地位以及双边、多边关系正在全球发生着重要的变化。软实力的提升应当首先从正能量、领导力、人才抓起。他认为,中国要实现真正的走出去和引进来,需要有人才的支撑。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