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术研究方向 掌握学术评价话语权

引领学术研究方向 掌握学术评价话语权

——访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常务副主任荆林波

评价是个“指挥棒”,合理设计评价指标,促使期刊在提高选题组稿能力、提升编校业务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对促进期刊长期发展是很有必要的。然而,目前这种引导期刊注重自身发展的指标还较少,我们在设置指标时需要注意。

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正式发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试用版)》等研究成果,引起学界高度关注。成立于2013年12月的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其宗旨和目的是什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哪些主要内容、坚持什么样的评价原则?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常务副主任荆林波。

搭建平台 引领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成立,在学界引起高度关注。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的相关情况?

荆林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高瞻远瞩,在2013年底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其宗旨在于:构建中国社会科学权威评价体系,占领社会科学评价的制高点,引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走向,搭建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参与全球学术评价标准的制定,掌握学术评价话语权。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有哪些部门?承担了哪些核心任务?

荆林波:评价中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高翔担任主任,目前下设5个部门,分别是综合服务部、机构评价项目部(含全球核心智库评价项目部)、期刊及成果评价项目部、评价数据项目部和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报告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成立后,迅速开展学术评价相关工作,目前的重点工作涉及全球核心智库评价、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以及举办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高峰论坛等。11月22日,我们在人民大会堂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了峰会,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的目的在于发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相关期刊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全球核心智库评价预计于2015年3月前发布。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