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术研究方向 掌握学术评价话语权(3)

引领学术研究方向 掌握学术评价话语权(3)

——访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常务副主任荆林波

《中国社会科学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学术评价也必然要经历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那么,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不是也对现有学术评价体系形成了挑战?

荆林波:在大数据环境下,学术交流的方式、途径和时效性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目前的期刊评价基本上仍以基于纸本期刊研究得出的布拉德福“文献集中离散定律”、加菲尔德“引文集中定律”和普赖斯“文献老化指数和引文峰值理论”为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在现有环境下的适用性有待验证。

以“文献集中离散定律”为例,其应用是有条件和局限性的。该定律要求论文的学科、专业领域或课题范围需要划分得特别清晰,然而现在很多论文选题是跨学科的,甚至有时很难判断一篇论文应该属于哪个学科。在跨学科研究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文献集中离散定律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考察。

当前,纯网络学术期刊、开放获取期刊以及学者的个人网站、博客等,已经成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途径,那么引文集中现象是否依然存在?如果存在,是否仍然集中在期刊上?集中程度如何?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分析。

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学术传播的时效性大大加强,“预印本”等出版形式也不断涌现,这使得文献老化和引文峰值的出现速度都有了较大变化。

总之,在我看来,面对新的环境,期刊评价的理论也应当适应新的形势,不断革新、完善。

《中国社会科学报》: 人是学术评价的实施主体,好的评价必然要以较为专业的人才和队伍为依托。您如何看待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人才队伍对评价活动的作用和影响?

荆林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随着期刊数量的增加、传播方式的转变、学科的融合与分化,期刊评价对评价主体,即评价活动实施人员提出了挑战。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有利于评价活动的持续开展;一支开放的人才队伍,有利于新思想、新方法的引入;一支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队伍,有利于掌握不同学科的细微差异;一支年龄层次分明的人才队伍,有利于评价理念、方法的传承;一支业务水平梯队合理的队伍,有利于团队的分工合作。

现有的评价人才队伍在总量上稍显不足,学科背景略显单一,团队稳定性还有待提高,人才梯队建设还有待加强。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