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我们注意到,这次的评价报告对期刊的分级进行了创新,能否做一下介绍?
荆林波:本次评价按各期刊综合评价得分排序并依次划分为4个等级。
顶级期刊:期刊等级划分中的最高级别,不仅代表其所在学科的最高研究水平,也代表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划分方法是以综合评价打分排序为依据,根据期刊的学术水平、所在学科分类的期刊数量,确定每个学科的顶级期刊数量。坚持宁缺毋滥原则,每个学科最多1个顶级。
权威期刊:期刊等级划分中的第二级别,是其所在学科的高水平期刊。划分方法是以综合评价打分排序为依据,根据期刊所在学科分类的期刊数量,确定每个学科的权威期刊数量。每个学科一般有1个权威,但不超过5个权威。
核心期刊:期刊等级划分中的第三级别,能够代表其所在学科的研究水平。划分方法是以综合评价打分排序为依据,根据期刊所在学科分类的期刊数量,基于一定比例确定每个学科的核心期刊数量。
扩展期刊:期刊等级划分中的最后级别,是其所在学科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期刊。划分方法是以综合评价打分排序为依据,将进入本次评价范围,但非顶级、权威、核心的期刊列为扩展期刊。每个学科的扩展期刊数量不限。(顶级期刊和权威期刊详细目录请见本报2014年11月24日A05版)
《中国社会科学报》:综合评价等级在各学科之间的分布情况如何?
荆林波:经过对733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综合评价后,我们一共评出17种顶级期刊、40种权威期刊、430种核心期刊和246种扩展期刊。
具体期刊等级分布情况请见下表。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王广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