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3)

湖南:“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3)

摘要: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关乎国运民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13亿多人的发展中大国,粮食安全一直是“天字第一号”的大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那么,如何应对全球性粮食危机,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第二届隆平论坛约请相关专家学者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报今天将部分专家的思想火花倾情呈现,以对粮食安全工作略尽绵力。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瓶颈与对策

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周清明

我国的粮食安全总目标和战略可以这么来表述:立足国内,保证粮食基本供给,适度的利用国际市场,保持粮食供给基本平衡。

一、我国粮食生产现状。我国现在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世界四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我们曾经对湖南、辽宁、重庆、广西的15个产粮大县进行了全方面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目前粮食单产水平比较高,粮农从政府获得的直接补贴在提高,但大部分农民对种粮缺乏积极性,中央扶持政策落实得不太理想,粮农整体素质偏低。

二、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瓶颈。主要是两个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没调动起来,各级地方政府种粮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由于这两个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国家粮食安全仍然存在很大的隐患。

三、加强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对策与建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基础在农民,重点在大县。尽快按市场经济规律、科学合理的确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控制农资价格;建立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农户的补贴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推进惠农政策的到位与落实;加大对农业教育和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恢复和健全各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种粮方面的农村产业化组织。

稻田及稻米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与研究进展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教授 柏连阳

去年以来湖南省的稻米中以镉为主的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湖南省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今年财政部和农业部对湖南的长株潭地区实施重金属污染的治理试点,下拨经费11.56亿,希望湖南长株潭试点的经验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

一、湖南省稻田土壤镉污染和稻米镉超标原因剖析。最主要原因是湖南有色金属矿中伴生镉较高,肥料施用也有导致农田镉污染的风险,但影响较小。

二、稻米镉等重金属污染防治对策。污染源减排是关键;土壤镉污染修复技术有待完善;在技术思路上通过循环阻控、综合修复、界面阻控等办法先治标后治本。

三、当前湖南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的主要做法。施用石灰,降低土壤镉活性是简单、适用、低成本的方法;并探索基于硅材料活化、基于生物质炭化、高活性磷物质、活性巯基物质等土壤修复方法。同时推广镉低积累品种,加快农作物的结构调整,进行低积累农作物替代种植。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