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走出去须有跨文化沟通的思维(2)

四川:文化走出去须有跨文化沟通的思维(2)

——北京APEC实践带来的启示

摘要:刚刚过去的北京APEC会议,是一次成功的外交和文化实践。身为东道主的北京,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开放气息,同时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向世界传递着中国崛起,将担负起区域责任的信心与诚意,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与好评。会议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通过了APEC互联互通蓝图,被外媒称为“代表了中国发挥国际领导力的开始”。

跨文化沟通需要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认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文化交流既需要自我认同,也需要跳出自我获得认同。在全球化视野下,我们审视中华文化,可以发现中华文化其在当代值得分享的精华。面对当今世界的问题,人们不仅要依靠当代创造的智慧,也要从人类积累的智慧中寻求解决办法。“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是中国古老的道家文化,更是当代世界和人类需要的东方智慧。在中国崛起,将担负起区域主导责任的历史关头,这样的表达沟通既是自身的文化认同,也能够得到世界文化的认同。

跨文化沟通需要求同存异下的坦诚对话。跨文化是一种超越自身知识结构的思维方式,尊重彼此差异,求同存异。这样的思维消弭了文化差异导致的对立对抗,在更加理性平和的状态下寻求沟通和对话,在沟通对话中增进共识与信任。”北京APEC不仅提出“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通过坦诚深入沟通,增信释疑”。而且运用于具体实践,面对“APEC蓝”的网络新语,面对不同文化可能的微妙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坦诚回应,他说,“希望雾霾小一些,以便让各位远方的客人到北京感觉舒适一点”,“好在人努力天帮忙,这几天北京空气总体好多了,不过我也担心我这个话说早了,但愿明天的天气也还好”,“我要感谢各位,也感谢这次会议,让我们下了更大的决心,来保护生态环境”,“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这样的沟通不但理顺了相关逻辑,让APEC蓝回归阳光理念,而且消除了隔阂猜疑,增进了彼此理解信任。

跨文化沟通需要面向未来的融合创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立足于面对和接纳自身的局限,意识到外部和未来的诸多可能性,从而在开放的格局下,走向融合与创新。北京APEC倡导这样的理念,例如在APEC晚会中,呈现给各国来宾的,是传统太极与现代舞的浑然一体,交响乐与京胡的合奏,长箫与小提琴的联手,青花瓷画面融入芭蕾舞表演,以及高科技焰火所展现的自然四季,等等。丰富的艺术展现,与倡导精神一脉相承,生动诠释了“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理念信心。

 (作者单位:省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