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让信用成为每个人的“社会通行证”

重庆:让信用成为每个人的“社会通行证”

摘要:社会进入转型期、增长进入换挡期、改革进入攻坚期,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降低经济社会发展成本和发展风险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弘扬诚信文化,提速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让信用成为每一个人的“社会通行证”。

唯有织好诚信之网,真正“让失信人寸步难行”,才能形成治理失信行为的合力,让心存侥幸者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和不愿失信。

近日,两则处罚“不良行为”的新闻引人关注。一则是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表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老赖”们或将在禁乘飞机、列车软卧的基础上,被要求限乘高铁,限制动车和轮船的一定等级座位。另一则,是针对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游客大闹亚航”事件,国家旅游局表示将把相关游客的行为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

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信用是维系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纽带,失信不仅会增加社会运行成本,还可能引发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从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到食品行业里的假牛肉、毒奶粉;从学术领域里的假论文、假文凭,到官场上的假数字、假政绩……不少人首先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为治理失信行为,很多地方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比如,今年6月,山东省烟台市法院就第一次在全市范围内集中曝光了268名“老赖”的信息,包括姓名、单位及执行标的等。然而,很多时候,由于对“老赖”的信用惩戒主体,还是限于某个独立的部门或机构,惩戒的范围也是限于一个市或一个省的区域范围内,惩戒举措很容易被一些“老赖”恶意规避,所产生的惩戒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信用惩戒的力度不够,不能让失信者付出难以承受到的代价,惩戒也就缺乏杀伤力。如果对“老赖”仅仅是曝光了之,对“大闹飞机”的乘客只是罚点款,就有可能产生“破窗效应”,该赖的时候还会赖,想闹的时候还会闹。而要打掉失信者的念想,根除他们的侥幸心理,需要打通各个信用“孤岛”——打通银行、个人、企业、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之间的界限,以及地域限制,织一张信用“天网”,不留死角,没有遗漏。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