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打造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服务队伍
13.以书记队伍建设为重点抓好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拓宽基层党组织书记选任渠道,采取上级选派、跟踪培养、群众推荐等方式,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法治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大学生“村官”、大学生社工、复转军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干部中选任基层党组织书记,注重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员法定代表人、出资人或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党组织书记。探索开展面向村党组织书记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总结“两公开一承诺”等做法,引导基层党组织书记提高为民服务本领,强化廉洁履职意识。每两年对全市村、社区以及规模、影响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普遍轮训一遍,重点做好新任职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训。严格规范“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完善党组织依法决策机制等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班子议事干事能力。
14.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充实乡镇、街道党务工作力量,配齐配强社区专职副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和商务楼宇党务工作者,加强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发挥好老干部余热,继续做好选聘退休党员干部兼职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兼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增强基层党务工作者法治观念和法治为民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和做好服务的能力。
15.加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围绕强化宗旨意识和党员意识,探索推行党员目标管理、评星定级、记实管理等办法,准确掌握党员日常行为表现,教育引导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服务群众。依托“志愿北京”平台,鼓励党员实名登记,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积极参与邻里守望、应急救援、医疗卫生、绿色环保等各类公益服务活动。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实施党员承诺制。结合网格化管理工作,合理划分服务网格,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网格服务团队,加强各类经济、文化、安保、家政、健康、法律等方面的专业合作组织、专项互助组织和服务团队建设,带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事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