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别被理想化

新型城镇化别被理想化

摘要: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当中,体制机制前期研究的缺乏,被业内专家认为是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短板,影响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非常多,“首先就要解决规划的体制机制问题。”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全说。

自今年3月,我国第一个城镇化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颁布以来,各部门和各地方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

但是,从目前各地的实践来看,新型城镇化建设还存在区域不协调、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规模不匹配及城市管理能力和城市发展速度不平衡等诸多问题。

怎样用系统的思维通过系统规划将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有机结合,进行统筹协调?针对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1 功能失调、器官受损,如今这些症状已经不只出现在人的身上了。快速发展的城市,正被质疑患上同样的疾病。北京、上海等城市发展过度膨胀,出现了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拥挤、人口过多等“城市病”。 以北京市为例,2009年实际常住人达1972万人,提前十年突破1800万人的人口规模控制指标。2012年底这一数据又刷新至2069.3万,人口严重超载。目前北京的人均水资源不足100立方米,雾霾和交通拥堵更已成为困扰北京居民生活和工作的问题。

反思:现有的城市在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过程当中,如何缓解已经患上的程度不等的城市病,如何避免未来形成的众多的新的城市不患或者少患城市病?

  短命规划怎么指导长远发展?

“我们在回顾和反思目前城市普遍和大面积的患同样的城市病,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城市的规划出了问题。”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校产办主任黄桂田说。

黄桂田认为,目前城市规划的主体太单一。在一些城市,现有的城市规划基本上只有一个城市空间规划。众所周知,城市是一个综合体,在规划方面至少要包含经济、资源环境及基础设施,甚至还包括空气动力学等方方面面。而目前仅仅将城市规划当作空间布局的规划,就显得太苍白、太单一。而且现在的城市规划时效性太差,长远性、战略性严重不足。

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当中,体制机制前期研究的缺乏,被业内专家认为是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短板,影响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非常多,“首先就要解决规划的体制机制问题。”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全说。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回顾世界和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化受自然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的制约和影响,其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推进。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认为,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进程既要积极稳妥又要扎实有效。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应当被视为刺激经济发展的手段,而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和反思过去城镇化的道路,新型城镇化它一定是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李德全认为,这种协调发展,包括利益关系的协调,包括资源供给的协调,包括不同地区的协调,包括全体人民发展状态的协调。“新型城镇化应该是布局合理、功能明确、设施齐备、规划良好、建筑安全耐用、城镇效益较高的城镇化,应当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城镇化,应该是绿色生态的城镇化。”他说。

“包括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首先进行统一规划,规划的功能要满足城乡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城市与农村良性结合,大城市和小城镇良性结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兵说。

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只有科学的路径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泛华集团董事长、全联房地产商会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分会会长杨天举认为,在顶层设计方面,要根据这个地区的资源环境要素情况,来研究区域战略发展和产业发展问题,从而确定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与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统筹。

2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在2002年国务院立项时的投资估算是1240亿元,随着工程的进展,预计通水后直接投资将达到3500亿元。众所周知,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一种必然,而人口的迅速集聚必然导致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严重不足。诸如南水北调的调水工程之所以存在,正是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人口、产业等现存的城市容量大大超过了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造成的。

反思:如何更好地处理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生态控制的同时,进行城市资源承载力和发展规模的匹配控制?

  缺乏产业支撑何来城市定位?

2013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达到了53.7%,高速的城镇化带来了资源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城镇化速度最高的时候,每年人口向一线城市集中的速度也仅是我国的1/10。数据显示,日本东京人口集聚速度发展最快的时候一年增加20万,而现在北京每年人口增加达70万。

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给出的答案是“切实发挥规划的产业指导。”

“在以往的城镇化的道路上,我们依赖于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各地都在招商引资,结果导致城市产业同质化和区域产业结构雷同,其突出表现为‘大而全’、‘小而全’, 区域产业结构差异趋于缩小,产业的地域特征不明显,各地区产业门类齐全并逐步形成完整的体系,主要行业和产品生产的空间分布平均化,集中度下降,相互间缺乏应有的分工与合作,最终导致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加剧。” 王钦敏说。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