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5,蓄势以发(3)

浙江:2015,蓄势以发(3)

摘要:蓄势是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谋求新优势、积聚新动力。深化改革和全面创新是引领转型的两大动力。向改革、向创新要红利、要力量、要出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加快动力转换,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最大的蓄势。如果把经济发展比喻成一场马拉松比赛,耐力才是输赢的决定性因素。蓄势,就是积聚发展的耐力。转型升级是堆积发展能量的最佳途径。淘汰过剩产能和高能耗产品,关停落后和污染企业,是一种转型,是一种蓄势。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把传统产品做到完美和极致,使企业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是一种转型,是一种蓄势。积极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更是一种转型,是一种蓄势。

蓄势是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谋求新优势、积聚新动力。深化改革和全面创新是引领转型的两大动力。向改革、向创新要红利、要力量、要出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加快动力转换,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这是一个科技创新突飞猛进的时代。全球化和互联网为先进科技迅速流动创造了十分有利条件。通往科技创新的路径愈来愈宽广。购置一流先进设备,大力实施机器换人;招揽高端科技人才,引进海归科技人员;创建科技园区和海归园区,把科研基地建到都市和大学;发明各种科研专利,消化吸纳并创新科研成果等,科技创新风生水起,浪潮涌现。

看谁蓄势力量大,看谁转型升级好,看谁持续增速快,关键是看谁科技创新能力强。这才是决定输赢的最终砝码。

让生态文明不断进步,也是一种重要的蓄势。积聚经济发展力量,改善重大民生,都离不开生态文明标杆的升高。以“五水共治”为起点,浙江找到了政府与企业共同用力转型的路径,找到了为未来发展积蓄更大力量的载体。

工业化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里,往往是以损害甚至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过去,我们的发展也没有跳出这个怪圈。现在,高速发展难以为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再说科技快速进步已经为新兴产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我们讲蓄势成为新常态,就是不断把生态文明这一标杆抬高,让整个经济发展在生态文明这个大圈子内进行。蓄势,蓄生态文明进步之势,既为经济发展积聚力量,更是重大民生改善之举。

我们已经按下生态文明建设这个键。既要坚守生态环境这个底线,更要追求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目标。山清水秀,是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重大民生的实际内容。几十年工业化,生态环境欠债很多,该集中力量还生态环境所欠之债。这既是一种蓄势,更是新的发展。如果能够把黑臭河修复为一江清流,哪怕GDP掉一两个百分点,这笔账是否合算还需要答案吗?

以“五水共治”为起点,浙江开始重整山河。当年浙江不惜砸锅卖铁修复千里海塘,有效抵御台风灾害,在老百姓心中留下很好口碑。这次是要让浙江几万条大大小小的河流更清澈,那是比修建千里海塘更加艰难的宏大工程,对于改善浙江人民生活环境,注定会产生更深刻的影响。

在“五水共治”还一江清流给百姓的同时,浙江找到了政府与企业共同用力倒逼经济转型的路径。以治水为突破口,政府有形之手握住生态建设这根底线,并不断升高生态标杆,形成倒逼机制,使转型升级加速成为新常态。一个步入新常态后转型加力提速的态势已然确立。

蓄势是一种新的发展形态,是稳增长的发展,是调结构的发展,是惠民生的发展,是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这种发展,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更需要决策层面的宁静致远淡定从容、谋篇布局的战略思维、开山劈海的责任担当。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