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公交放大“同城效应”
据媒体报道,仅在河北省廊坊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天早晨乘车到北京市跨省上班的人就有30万。而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河北省在京人口为155.9万人,占北京常住外来人口的22.1%;天津市常住外来人口中,来自河北省的人数为75.45万人,占该市常住外来人口的25.2%。数量如此之大的人群,对往来交通的需求也不是个小数目。
中投顾问董事、研究总监郭凡礼表示,城际公交有别于省际长途和城际快客,中途可以设站点,票价也更低廉,能够为京津冀三地之间的生产要素流通提供有力支撑。城际公交的开通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将有效带动京津冀城郊的开发利用。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认为,京津冀交通未来发展将形成城际交铁、城际交通、城郊交通和城区交通四级覆盖。首先是“2+11”模式,即北京、天津和河北11个城市,距离相对较远,通过高铁把各城市直接紧密联系起来,特点是速度快、成本高;其次是城际交通,即京津冀三地与相邻其他行政区域交通,目前主要通过公交、客运,轨道交通也在规划中;此外,区域内的城郊交通和城区交通,主要是通过城铁或地铁连接。张贵表示,通过这样一个四级交通体系,既可以促进京津冀行政区域直接的连接,也可以解决各自内部交通衔接问题。
“从目前看,城市地铁和城际公交发展比较顺利,而跨省高铁、郊区城铁还在刚刚起步阶段。尤其是城际公交目前在京津冀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公交与客运、火车相比,既价格优惠,又可以设置站点,可以大大降低京津冀的出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同城效应"。”张贵说。
公交缩短了时空距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城际公交沿线各地进入“同城时代”,生活在此地、工作在异地成为可能,对工作、住房的选择余地也将更大。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少了,沿线旅客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或者休闲。
一位专家表示,由于城际公交可以到达很多偏远的区县,通过城际公交,就可以基本把环首都的河北、天津等地纳入“2小时首都交通圈”,打破京津冀之间的交通瓶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