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子好不好过决定民众对新常态的评判

湖北:日子好不好过决定民众对新常态的评判

摘要: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下降到百分之七八,但就业形势还不错,失业下岗问题不像过去经济放缓时那么严重。其原因除了经济总量仍保持中高速增长、新劳动力增长明显放慢以外,还有我国产业结构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积极变化,即服务业的增长相对较快、比重上升,对就业的吸收能力增强。

访谈嘉宾:徐长生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新常态下要“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并明确指出,做好就业要精准发力,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公平的教育,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如何守住民生底线、破解民生难题?我们约请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徐长生解答。

新常态下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

记者:经济新常态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徐长生:经济新常态不单单事关经济,它切实地关系到普通百姓的生活。老百姓评判“新常态”怎么样,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不好,生活有没有得到改善。

我国经济之所以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调整升级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缩小贫富差距,根本目的是要让经济更健康持续稳定地增长,使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意味着,在新常态下,要更加注重社会发展,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着力破解与人民生活和切实利益紧密相关的难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所以说,民生问题是经济新常态下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

就业、收入和社保是三大支柱

记者:对普通人来说,日子过得好不好和是否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是否有可靠的保障关系密切。新常态下,这个问题能更好地解决吗?

徐长生:的确是这样,就业、收入和社保是民生问题的三大支柱。没有工作什么都谈不上;有了工作,收入要正常增长,能赶上甚至超过GDP和CPI的增长;不仅现在的收入要增长,养老、医疗、失业等也要有社会保障,没有后顾之忧。如果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年收入能正常增长,又有可靠的社会保障,民生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才有基础,消费和内需的增长也就有了拉动力。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下降到百分之七八,但就业形势还不错,失业下岗问题不像过去经济放缓时那么严重。其原因除了经济总量仍保持中高速增长、新劳动力增长明显放慢以外,还有我国产业结构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积极变化,即服务业的增长相对较快、比重上升,对就业的吸收能力增强。另外,各级政府把稳增长、促就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采取了多种积极的就业政策。

常言道,不患寡患不均。过去在高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题是以广大工人和农民为主体的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增长大大落后于GDP的增长,也就是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在新常态下,要更加注重公平,不断缩小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差距,让工人和农民特别是低收入者和贫困人口的收入增长,赶上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着力解决分配差距拉大的难题。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伴随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我国原来由国家统包的社会保障体系被打破,开始重建新的市场化社会保障体系。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财力的不断增强,又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了社会保障的水平,缩小不同人群的社会保障差距。我国在很短的时间内正在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涵盖近14亿人口的全社会失业、养老、医疗等保障体系。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难度最大的社会发展工程,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