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呼唤“大国心态” (2)

“一带一路”战略呼唤“大国心态” (2)

如何做好“一带一路”?

要做到资源互补、市场共享,而且这里还有充足的资金,可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一些国家是资金过剩,一些国家是资源过剩,一些国家是劳动力资源多,一些国家是市场大,它们之间的互补性非常强。而且“一带一路”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实际上,长期以来存在多边的、区域的、双边的合作机制,包括湄公河三角区、中亚经济合作,这些在过去20多年里都做了很多的铺垫,互通的概念、进行亚太经济合作的理念都已形成了,甚至很多的项目都已经设计出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恰好是把已经形成的亚太经济合作推到更高的层次上,而且事实上现在有50多个国家已明确表态支持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

这一“带”包括新亚欧大陆桥、中伊土走廊、中新走廊、中蒙俄大走廊等等。基础设施优先,特别是在这一“带”上,首先要把路打通、通信打通,基础设施首先要做好。这个基础设施不仅是在这“一带一路”上,而且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包括发达国家。再加上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带”的发展中国家里,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需要的。按照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亚洲国家包括现在已经涉及的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每年需要73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铁路、公路的基础设施,还有油气管道、电力、通讯这些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很重要的投资方向,而这些领域恰恰又是中国的强项。

中国的强项,不但在于我国有很强的土建或者基础设施设计施工的能力,还包括我国有很强的资金能力,建设这些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我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并有一定的设计能力,我国可以带资参加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说是各国非常欢迎的。而基础设施的投资,一般说来,投资回报都是相当稳健的,而且都会造成很多附加的、溢出的效益。所以,投资基础设施的风险相对比投其它项目更小。

“一带一路”跟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把这个路修完了就走了”不一样,我们还有其他的工业产业同时走出去,与它进行对接。有了基础设施,产业进去,就能够发展,可以减少它的成本。反过来,有了产业进去,基础设施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才能有经济效益。而我们现在正处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要大量外迁的时候,要移到“一带一路”上的周边国家去。另外,其它的相对比较成熟的像核电、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汽车等等产业,这些都可以作为我国到国外投资的强项。

产能过剩的产业也可以向这些国家进行转移,这些都是非常受欢迎的,它们与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中国极度需要其他的外国资金来投资一样。除此之外,在“一带一路”中,我们还有强大的金融支持,目前几个机制都在设计中,而且都在推动中。例如刚刚宣布的400亿美元丝路基金,马上要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1000亿美元,以及金砖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等,包括现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不但有资金,而且有很好的机制能够使这些资金相对比较安全地使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